第一节
职场初体验
作为一名新深圳人,我当然想在深圳这个车水马龙的大城市站稳脚跟。听说深圳有一些人曾经在北上广拼搏了很多年,但最后还是回到了深圳。我希望退休之后可以回到故乡,因为镇上有亲人、朋友,还有乡音和家乡的味道。但是在退休之前,我希望能一直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会有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从小就有一个大城市梦——梦里的大城市灯红酒绿但不纸醉金迷,梦里的大城市妖娆婀娜但不见声色犬马,梦里的大城市高楼林立但不冰冷疏离。城市很大,小镇很小。我想任何一个想在大城市立足的人,都会心怀虔诚,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职场不易须躬亲
我刚入职银豹公司的职务是董事长秘书,而十年后离职时的职位是集团总裁,期间先后经历了人力行政经理、品牌总监、副总经理、园区总经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也许年轻的你正在经历跟我相似的故事。
我从初中开始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其实它们和现在的偶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无限玛丽苏模式:尽管女主角低级错误一箩筐,但挡不住霸道总裁的金手指。比如和领导一起应酬居然先于领导喝得烂醉如泥,还暧昧不清;初入职场不老老实实工作,居然我行我素,还有各路神仙出手相助。类似的剧情还真是害人不浅,让那些职场新人误认为当朵白莲花自然会引来王子采撷。
我毕业于三流大学,没背景、没特长、长相一般,虽然爱看小说,但如果这样的条件还认为现实世界会有高富帅和高薪光鲜的工作掉到头上来,那么天真的我应该也活不过电视剧的头三集。所以,我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告诉自己工作必须努力才会有好结果。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生活是这样现实,即便已经十分努力了,也未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完全照着教科书来决定我的行为,每天是最早一个到公司,最晚一个下班的。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公司,给张妃董事长的办公桌上放当天的报纸,整理好待阅待批的文件,泡好茶后,如果其他同事还没有到,我会帮他们擦桌子、整理台面。每天等其他同事都下班了,我会确认所有的电脑、电灯、空调、打印机都关闭后再下班。
当我还沉浸在助人为乐当中时,现实就马上冲上来啪啪一顿打脸。
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6点,中午12点到1点半是吃饭和午休时间。下午6点10分左右公司的人就走了80%,剩下的基本都是领导和招商部做业务的同事。下午6点30分,其他同事也基本走光了,只是在大型活动及筹备期间,会出现长时间加班的情况。
一天,下午6点半,我们三楼(银豹公司的办公室是二楼整层和三楼整层,整栋楼一共三层,没有安装电梯)的同事都走了,我也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下到二楼时发现灯还开着,于是我准备进去把灯关闭。我正往办公室里面走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声正在讲着电话,仔细一听这个声音好像是我们公司行政的苏莲经理。正当我犹豫走进去打招呼会不会打扰她讲电话时,她说了一句再见,并结束通话。所以我走向苏莲经理的隔间,问了一句:“苏莲经理,还没下班呀?”
苏莲经理一边回应我,一边向我展现出一个和善的微笑,接着又略微皱眉地抱怨着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淘气表现。年轻的我,既没有教育孩子的理念可以分享,也没有安慰别人的经验,故无言以对。我们相互沉默了十秒后,我终于以想了解公司的情况为由打开了话匣子。
苏莲经理让我在她办公桌对面的双人沙发坐下。然后她告诉我,她来公司的时间才两个月。从苏莲经理略带迟疑的语气中,我感觉她好像有一点不自信。
为了打消她的小尴尬,我虚心地问她银豹公司是否有员工手册之类的文件,如公司简介、业务构成、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企业文化等。
说到这里,苏莲经理更尴尬了,她说,本来人力行政部应该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做一个入职培训的,但是由于我是董事长特招的,事前她没有得到通知,所以准备不充分,还没有来得及安排我的入职培训。她从我的简历上得知之前我也是做人力资源的,想必我对这些入职流程和管理规范都很了解。最后,她表示明天把公司的制度文件都拿给我。
苏莲经理这边话音刚落,从隔间外突然传来了一个女声:“苏莲经理,你是人力行政经理,应该很清楚公司的规章制度,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一定要想清楚呀。刚进公司的新人,能不能过试用期都还不知道呢,你就急着把公司机密都告诉人家,这样合适吗?”
这句话乍一响起,我先是被吓了一跳,我刚刚下到二楼的时候以为一个人都没有了,跟苏莲经理聊这半道没想到还有另一个人。刚缓过神来,我就被这句话背后隐隐的敌意给激怒了。以我当时的道行,我认为要回击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其置之不理。所以我就当什么都没有听到,继续对苏莲经理表示:明天早上上班来找她拿相关制度。
这句话果然有效地回击了那位不知是何方神圣的人物。只听见隔间外沉沉一记摔鼠标的声音,然后办公椅被重重推开,接着高跟鞋敲击着地板,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进苏莲经理的隔间,站在我坐的沙发旁边,面对着苏莲经理气势汹汹地说:“我说的话你没听懂吗?对外人要保守公司的秘密,你一个做人力行政的不懂吗?”
刚刚隔着墙壁,我就权当指桑骂槐了,现在这是站在我面前赤裸裸地挑衅啊!我一时气血上头,噌地一下站起来,不自觉地扬起头来面向冲进来的年轻女人说:“每一个入职的新员工都有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的权利,而公司简介、业务构成、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企业文化这些都属于公司的基本情况,没有一条属于机密,所以我现在只是在要求行使我的权利。”
如果说对她的置若罔闻只是点燃了导火索,那么这句反驳就直接引爆了炸药。对面这个女人气得伸出手来一拍苏莲经理的办公桌,然后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我的鼻子说:“嘿,没想到你一个小丫头片子还挺伶牙俐齿。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门的?”
这女的身高应该有168厘米,还踩着一双7厘米高跟鞋,站在身高163厘米的我面前气势高了一大截。她刚刚一抬手,我第一反应是她要伸手打人,没想到她只是拍拍桌子而已。我伸手扒开她指着我的手说:“这位美女你激动什么呢?我说的都是事实,我以前也是做人力资源的,公司何谓机密我清楚。我是刚入职的董事长秘书,我叫唐英。请多指教。”
这位美女眼睛瞪得溜圆,双手叉腰,好像憋了一肚子脏话又顾及美女形象不好脱口而出,真是一副憋出内伤的表情。只是“你,你……”了两个字,就一甩黑长直发转身气冲冲地走出了苏莲经理的办公室隔间。边走边放话:“行,唐英是吧,我记住了!”
接着我听到她拿起包包的声音,踩着高跟鞋冲出了办公室,走出二楼大门的时候还不忘重重摔一下门以示气愤。
这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沙发上,其实我并没有像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所谓。我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公司的业务、人事关系门儿都还没摸清,连一个“同盟军”都还没有,就已经开始树敌了,而且还不知道得罪的是哪路神仙。一方面我担心给张妃董事长丢脸,怕别人说老板招了个什么人来公司啊?另一方面我都辞职来到深圳了,万一被辞退,我该怎么在深圳生活下去啊?
正担心着,苏莲经理从办公桌对面走出来,也在我这张双人沙发上坐下。她轻声告诉我刚才的美女叫郝芯,是公司的招商经理,同时也是董事长秘书。其实她不可能不认识我,只是为了给我下马威装作不认识。因为我以董事长秘书的身份进入公司,她非常有危机感,担心被我比下去。虽然她刚刚叫我小丫头,但是其实她比我还小一岁。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个郝芯看着的确不像能叫我“小丫头”的阿姨年纪,但也确实看不出来比我还小一岁。她看起来很成熟,职场通勤装,黑长直发,7厘米高跟鞋,像是三十来岁的白领丽人,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剑拔弩张,但还是得承认她是个美女。
我好奇而忐忑地问苏莲经理我初来乍到并没有得罪郝芯呀,她为什么这么仇视我?苏莲经理告诉我郝芯这个人对谁都并不和善,也因为突然又多了一个董事长秘书,所以她才这样,跟我并没有关系,换一个人她也是这个态度。最后她劝我别多想了,早点回家吃饭。
虽然我并不能接受苏莲经理的这个说法,但是时间确实也比较晚了,应该要回家了。于是,我并没有再纠缠这个问题,而是跟苏莲经理一起走出了公司的大门。
职场不易,就像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一样,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毕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职场是一个只注重结果,不讲究过程的地方,所以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职场的黄金法则是: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面对复杂的办公室环境,不论在什么时间,都要保持注意力在线。且行且珍惜吧!
二、从四线到一线,从生产线到改革开放的前线
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城市,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在来深圳的第二年就通过积分落了户。本科生现在来深圳基本按照程序都能顺利入户,专科生也可以通过做社会服务、学历提升、职业资格证考试、社保缴纳等项目加分顺利落户。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毕业生到深圳就业可以享受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除了这些吸引初级人才的政策之外,还有很多扶持力度更大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比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人才奖励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补贴”“博士后工作站资助计划”……
只要你是人才,深圳总有一款人才政策适合你。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我马上就要开始深圳的新生活了。我期待着尽快进入新的工作角色,收入增加,工作经验增加,人脉增加,电视剧当中职场女精英的形象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俨然就要成为一名众人艳羡的深圳女白领了。
但是,真是没想到深圳女白领的职场生活会这样艰难地展开。
回到家,我还沉浸在刚刚紧张的气氛中。我的合租室友牛嫂也许是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于是问:“是公司还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也干脆像竹筐倒豆子一样,一股脑儿把刚刚在公司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并表达了怕被炒鱿鱼的强烈担忧。
听完我的话,牛嫂“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一笑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我心里想:大姐,我这刚来公司不到一周就遇到了这种奇葩同事,你作为同学不应该感同身受,然后再安慰我一下吗?
牛嫂也看出了我的疑惑,忙解释让我不要误会,她只是疑惑那个曾经在大学里自信心爆棚,走到哪里都是鼻孔看人的唐英,现在怎么会这样外强中干?
“鼻孔看人、外强中干”,这是对我的评价吗?我一直都时刻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没想到在同窗四年的朋友眼里竟是这样的形象。原本我以为在公司受的打击已经够多了,看来老天还是觉得这些打击不算什么。想到这里我收起了对牛嫂疑惑的眼神,低下头来,无意识地玩着自己的手指。
牛嫂表示其实像我碰到的情况在职场中很普遍,她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用不友善的划分方式,这个郝芯就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非友人”。虽然她遇到的具体的事跟我不一样,但归根结底这种类型的人就应该被统一归为“非友人”。
“非友人”?我在惠州一年多的时间里所处的环境还真是相对比较单纯的。公司3000人当中有2500人是工人,平时除了帮他们办理入职、离职和培训之外,工作时间其实很少接触,只有剩下的500个办公室人员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由于我在惠州工作的时间不长,且真正走上管理岗位的时间更短,所以接触的人还真是相对比较单纯的。我从来没想到过,原来职场中的“非友人”是这样的。看看身边的牛嫂,虽然我们一起毕业,但她好像对于职场中这些在我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处理得游刃有余。我们现在毕业才一年啊,区别就已经这么大了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问牛嫂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牛嫂没有立即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站起身来走到饭桌前端起我的水杯,从凉水壶里倒了一杯水。我接过她递过来的杯子。她没有坐回我的身边,而是搬过来一张椅子坐在对面,看着我的眼睛真诚地说:“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80%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我们常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个性真的很不一样。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这一点在职场上尤其突出。我把职场中遇到的人分为四类:客户、领导、好同事、‘非友人’。客户和领导一个是上帝,一个是衣食父母,都不能得罪。好同事是可以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而对待‘非友人’,我的态度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击。”我一脸惊讶地看着牛嫂,没想到表面看上去温柔软妹子一枚的她,在职场上不仅不是软柿子,反而如此有主见。我继续问牛嫂,职场中的“非友人”都是什么样?
牛嫂说:“我相信每个人因为三观不同、工作风格不同对职场中的‘非友人’都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我这里,爱打小报告、恶意制造八卦、挑拨离间、损人利己的人就一定是‘非友人’。郝芯今天的这种行为明显就是损人利己,因为你有可能对她构成潜在的威胁,就直接不分青红皂白地不让同事给你帮助,不论这种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她假想出来的!”说到这里,牛嫂的语速比一开始的时候快了很多,我听得出她语气里的气愤。
就这样三五句话,我已经把郝芯从“同事”这一角色当中拎出来扔进了“非友人”堆里,心情立马轻松了很多。是啊,我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非友人”的行为和话语如此上心,如果我沉浸其中,岂不是自己为难自己吗?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我只是逃避而不解决,那我永远都会止步不前吧?于是我请教牛嫂有没有什么独门秘诀专治“非友人”。
牛嫂神秘一笑说:“我总结了四招:心态要稳、招呼要正、小恩小惠、抓住机会。”
真是没想到,毕业分开才一年时间,牛嫂不仅在深圳混得门儿清,居然连职场心得都已经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了。我在这样的牛嫂面前实在就像没毕业的小学生一样。牛嫂没有卖关子,毫无保留地解释:“首先,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心态要稳。这些‘非友人’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客户,那么说到底他们在短时间内并不直接影响我们的业绩和在职场中的地位,顶多只是讨嫌而已,所以不必太过于担心。但是讨嫌这种事情如果长期存在,确实影响心情,进而影响到工作业绩和职场升迁,因此应对他们要在战略上轻视他们,在战术上重视他们。”
经她解释,我大概能想到四招中的第一招心态要稳是战略,而后面三招就是具体战术了。正如我的猜测,牛嫂说:“在战术上则要用上打招呼、施小恩、抓住机会,快狠准了。首先,不论他们是哪种类型,我们都要对他们笑脸相迎。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笑脸向他们打招呼既可以松懈他们的防备,又可以在同事当中占据舆论上风。接着,我们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请他们喝杯奶茶或送一点小礼物,让他们尽量少‘作妖’。最后,永远不要奢望他们突然会变成一个好队友,因此,如果有合适的时机一定要揭露他们的真面目。我们不是正义的审判官,但我们要把受到的委屈和不公找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公之于众。”
当牛嫂一口气说完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牛嫂在学生时代就是目标和思路都非常清晰的人。在我们读大三的时候,我还继续专注于学生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牛嫂就已经在备考研究生了,而且目标是北京大学。牛嫂最后并没有考上北京大学,被调剂到湖南省内一所高校的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不接受调剂是她的选择。当时我问她调剂的这个学校至少比我们母校强,为什么不接受呢?她回答:其实在她看来这两个学校都是一个档次,不值得她再花三年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女同学,真不知道在深圳的这一年里都经历了些什么?难道深圳是这样一个充满了魑魅魍魉的地方吗?她得遇到了多少职场坎坷才能总结出这样一套体系完备的大法心经呀!
可是,难道我真的要用牛嫂教我的方法来开始在深圳的职场生涯吗?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我是一个刚来公司的新人,如果我刚来一星期就碰上了“非友人”,那么未来还会不会有接二连三的“非友人”出现呢?如果我把这些不太友好的人都当成敌人而向他们开战,我还有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接受更多的任务、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吗?那么,除了正面反击之外,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我有没有可能化敌为友呢?如果要化敌为友我又应该怎么做呢?
这些问题我想到凌晨迷迷糊糊睡着也没有想出个答案来。
第二天在上班的公交车上我还在想,如果今天到公司遇到郝芯该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啊。我应该用什么表情面对她,打招呼还是不打招呼呢?如果我向她打了招呼,她当作没看见,那我该多无地自容啊……想着想着公交车到站了。
“墨菲定律”在这一刻神奇地出现了,越是害怕遇见谁,越是遇见谁。当我走到公司所在的写字楼一楼大堂门口时,郝芯迎面走过来。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消失。令我惊讶的是郝芯从容自若地看着我,然后面带微笑地跟我说了一声:早!我条件反射,但语带迟疑地回了一句:早……
我和郝芯一前一后地上楼梯,接下来相对无言。好在她要去的是二楼,我要去的是三楼,虽然尴尬,但好在路程不长。
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后,我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昨天下午的那一出戏郝芯是选择性遗忘了吗?不然的话,她是如何做到前一天还激动得跳脚,后一天就若无其事地跟我面带微笑地打招呼了呢?
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整理资料、陪同张妃董事长开会做记录、参加接待、传达具体工作。工作接踵而至让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思考这看似复杂的人事关系。
时间一眨眼就来到下午5点半左右,再有半个小时就下班了,但那时的我还埋头在当天的会议记录当中。突然我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起来了,801,是张妃董事长的分机号。我在铃声响起第二声时接起来。
挂完电话后,我拿着本子和笔快步走向张妃董事长的办公室。在我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后,张妃董事长从文件当中抬起头,看了一眼她办公桌对面的椅子示意我坐下。
看我坐下后,张妃董事长把正在审阅的文件往旁边推了推,然后问我来公司一周了感觉怎么样。
这个问题挺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这一周的接触中,张妃董事长都是就事论事地向我交代工作任务,而且交代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工作。这样一个明显带有关心的问题比我预想的时间来得早。我回答:“我感觉很好,在银豹公司接触到的人和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每天都在进步。”
张妃董事长会心一笑,说:“那就好。你以前是在制造业工作,工作内容偏流程化和规范化。我们是一个文化公司,创新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用心和创意,面对这样的工作转变刚开始感觉压力大一点很正常。”
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的确是压力比较大,主要原因是:第一,我还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张妃董事长所说的需要用心和创意的工作,而每天都是些事务性、基础性的琐碎工作,让我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第二,这里的人事关系相对于以前确实复杂了不少,特别是昨天与郝芯的冲突,我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
张妃董事长看到我点头,就接着说:“我看你今天黑眼圈有点重,昨天晚上没睡好吧?所以你刚刚说感觉很好,我还是有些疑问的。说说吧,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吗?”
我下意识地伸手揉了揉眼睛。没想到张妃董事长每天这么多事情要处理,居然还留意到了我的黑眼圈。我回答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打小报告,但您既是我的老板,又是我的长辈,我说得不对的,您一定要批评。”
看着张妃董事长肯定的眼神,我把昨天发生的事情从头至尾讲了一遍,甚至连牛嫂给我的建议都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耐心听完我的讲述后,张妃董事长背靠着大班椅,手肘支撑在椅臂上轻托着下巴略带思考地看着我,继而问是否有按照同学给我的分析和建议去做了。
“没有,我还没有想好到底要怎么做。”我如实回答道,“但是今天上班的时候,我在楼下碰到了郝芯。原本我以为碰到她会很尴尬,但是郝芯很自然地跟我打招呼,好像昨天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当然,我也跟她打了招呼。张妃董事长,您说是不是因为郝芯大度,不在乎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听到这里,张妃董事长身体向前,双手放到大班台上说:“郝芯跟你打招呼不一定是因为她大度,也许这就是她在职场当中应对人际关系危机的化解方法。但是不论郝芯是否大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职场和商场都一样,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你和郝芯都是我的员工,还恰好都是我的秘书,如果站在董事长的角度,我应该要劝你们不要闹矛盾,相互配合做好工作。但是我想跟你说的是树敌不算本事,能化敌为友,让别人真心待你才是能力的体现。”
“我非常同意您说的。”我用力地点点头。仅凭一次不愉快的交流就把郝芯定义为“非友人”,进而采取防范和对抗的方式相处的确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交流;而且我本性并非好斗之人,不想与人保持敌对的关系。如果能化敌为友当然很好。于是我继续问张妃董事长,用什么方法可以跟郝芯化敌为友?
张妃董事长笑了笑,说:“首先,郝芯并不一定把你当敌人了,我们对于一个人是敌是友不要轻易下结论。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并不是一个化敌为友的‘靶向药’,但适用于所有需要巩固、加强的职场关系。方法很简单,只有两步:第一步是建立情感与信任。如果你内心深处对一个人的情感是消极的,比如害怕、排斥,那么根本不可能建立信任。所以你应该先试着去发现这个人的优点,或者是去找找你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工作方式,试着把那些消极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所代替。你调整了情感就能做出有益于关系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可能影响到对方的情绪,你们之间的磁场就能从消极慢慢转为积极。这样你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信任的基础。”
说到这里张妃董事长端起茶杯,揭开杯盖喝了一口茶。我站起身,从她手里接过茶杯,走到饮水机旁边加满开水,再放回到她的手边。张妃董事长继续说:“第二步是互惠互利。中国有句古话——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先想想对方需要什么,他的需要你能不能满足?你可以先创造一个利他的机会。做到这里还不算完,你还要帮他想想,什么是他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帮到你的事情,也就是说帮他制造一个帮助你的机会。这样他对于受惠于你这件事情就不会感觉到有压力,自然而然你们之间的第一次互惠互利就完成了。接着不断开始你来我往的帮忙,你们之间不是朋友也是朋友了。”
听到这里,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张妃董事长,心想:为什么帮完了别人,还要制造别人帮我的机会呢?让人家欠我一个人情不是更有利于关系的发展吗?
这时张妃董事长把刚刚推开的文件拉回面前,一边开始埋头于文件当中,一边说:“我知道你平时下班走得晚,昨天没休息好,今天就早点下班吧。我刚说的你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不要着急,慢慢从工作和生活中找感觉找答案,然后不妨照着我说的试试看效果怎么样。”
我走出张妃董事长的办公室并带上门。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一直在对比牛嫂和张妃董事长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分析。两个在我看来不同年龄、不同成长背景,但是都很有主见和思考的女性,她们对于发生在我身上的同一件事居然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到底哪个更正确呢?哪种方法才最适合我的工作风格呢?说实话,在当时的我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答案应该会慢慢浮现。
没想到,工作当中遇到的人际关系危机还没有化解,生活的困难也在同一时间给我来了一顿迎头痛击——财务危机!
三、职场新人的财务危机
据说有些人的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
现在我跟一对大学同学夫妻合租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们住大间,我住小间,这小间放下一张1米2的床、一个小衣柜和一张小梳妆台之后就没有转身的空间了;每天来回上班坐2小时公交车,上下车根本不是主动前行,而是被人潮裹挟着被动向前;周末时间倒是有,可是想想每月的房租水电、交通、伙食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账单,消费欲望瞬间就被兜头一盆冷水浇灭得干干净净。
张妃董事长的公司每年都会在春节法定假日时提前一周放假作为员工福利,所以每年我们的返乡潮基本都会与农民工返乡潮重叠。我突然发现:来深圳当一名白领原来与当年我在惠州当农民工是一回事儿。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北上广深。
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区别在哪里呢?一、二线城市开放,机会多,更公平,高素质的人才多,竞争更激烈;三、四线城市相对更封闭,节奏更慢,其实竞争也很激烈。有人说,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体,累在做事;三、四线城市放不下灵魂,累在做人。
2008年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深圳福田区的房价大约是1万元/平方米。现在看来似乎就是白菜价,可是当时正在试用期的我工资3000元/月,除去每月的房租水电、交通、伙食后,不但剩不下钱,每月还需要伸手向父母借钱。即便是1万元/平方米的房价,估计我一年也存不下1平方米的购房款。
三个月试用期之后,我的工资由3000元/月上涨到5000元/月。虽然每个月到手的钱多了2000元,但是因为信用卡分期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增加的收入几乎都要用来还信用卡。
记得大二的时候,同宿舍六个女生一起穷游去了趟桂林,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和公交车,住的是青年公寓。就是这样一趟最省钱的出游,也使我们宿舍集体吃了半个月的泡面和馒头。我在湖南一个四、五线城市上大学,当时作为大学生想要找兼职的机会,通常只有家教、发传单、当服务员、卖雅芳或电话卡等为数不多的几种选择。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在同一时间,北上广深的大学生都已经开始在创业、路演、拉投资了。真是恍若两个时代。
大学时总是想着毕业之后就能自己挣钱了,花钱就能自由了,万万没有想到,别说自由,竟然比上大学时的财务状况更差了。
信用卡分期后,我每天疲于应付信用卡账单,只看得到眼下的生活和支出,既没有对当时的债务、支出进行反思,也没有对摆脱这种状况的短期和中长期计划。我好像陷入了一种“穷人思维”——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节约眼前的钱,不愿意花钱对自己做一种长期投资。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还好刚来深圳那会儿,作为一个普通白领的我只能接触到信用卡分期这种方式。如果在那个时候我能接触到现在的花呗、借呗、白条、小额贷款、网贷等渠道,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正当我苦闷不已的时候,偶然一个周末,在深圳图书馆的三楼随手翻到了一本《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书里讲到了增加财富的七大方法,如图2-1所示。
太对了,摆脱月光的第一步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如何节流呢?房租水电、交通、伙食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账单这些不能省,但是逛街、衣服、化妆品这些可以省。一个大道至简的逆向思维公式是:支出=收入-节余,这就意味着定下来一个每月存钱的目标,然后再落实下来,用剩下的钱去花。这个新公式对比传统的公式:节余=收入-支出而言,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图2-1 增加财富的七大方法
自从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从每月5000元的工资当中,拿出1000元做零存整取,剩下的4000元再来计划花销。2008年时的我并没有比现在刚毕业的你更好吧?当时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可是刚来深圳也只有5000元的月薪。所以,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每月存1000元,花4000元。花费的4000元里我需要支付1600元的房租水电,还购买笔记本电脑、手机的信用卡分期账单1300(700+600)元,公交费用150元,电话费80元,除以上这些每月必需的固定开支外,能用来吃饭、买衣服和化妆品的钱只剩下不到1000元了。当时,我买衣服和包包基本都是去东门批发市场。
那个时候的我,面对如此现实,连在深圳买一间厕所都没有想过,怎么样也想象不到短短十年后,我能通过工作和储蓄在深圳买下七套房,在全国共计十二套房,同时还配置了基金、一级市场股权等资产。
人们往往会高估两三个月的变化,但是往往会低估两三年的变化。
虽然前几个月真是捉襟见肘,但是好在拿了3个月5000元月薪之后,我的工资涨到了7000元/月。但是,此时我并没有因为收入增长了,而相应增加开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精打细算的日子。增加的2000元收入,我没有放到“支出=收入-节余”这个公式左边,而是放在了右边,因此我每月的存款由1000元,增长到了3000元。
就这样,工作的第一年,我有了3万元存款。现在,细细想一想,从试用期的月薪3000元到7000元我只用了6个月。而此后我在银豹公司工作的十年里,我从董事长秘书做到集团总裁,从最初的月薪3000元,到离职时年薪百万元。
年薪百万元对于一线城市的职业经理人来说真不算什么,比我收入高的大有人在。毕竟在深圳,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假如能入职华为、腾讯这样的大企业,起步年薪都有30万元,年薪百万元也就是一个人工作三五年的收入水平。但是对于我这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达到的。
工作真是人生当中相对比较公平的一个场景,一个普通人这一辈子大概率能赚到最多的钱都是来源于工作。在银豹公司工作的十年里,我并不是没有过二心,我也想过副业,也想过创业。
2009年时,如果在百度输入“副业”二字,出来的搜索结果在前几页大多都是直销代理、餐饮连锁店加盟;现在搜索的结果大多是淘宝刷单、代购、微商、跑腿、滴滴。其实不论是十年前还是今天,副业90%都是出卖业余时间获取不可持续的微薄收入。最后,要么是体力或脑力不支被迫放弃,要么就是与主业发生冲突二选其一。
当时在兼职方面我也想过做家教,在创业方面也尝试过开奶茶店。副业不赚钱,而创业不但不赚钱还容易亏钱。
《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财富的积累都是从辛勤工作开始的,你越努力工作,就越容易更快更多地赚取金钱,也就容易成为财富自由的人……辛勤工作是创造运气和财富的真正秘诀,这个秘诀对任何人都简单有效,无一例外。坚持这一信念既能解救自己于苦难之中,更能成就自己精彩而富足的人生。”
把时间、精力以及连带的思考、努力都花在本职工作上,才能越来越容易地赚取“正财”,才有可能在将来拥有财富自由。后来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