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孔子周游
知我之人谓我忧,
不知我者谓何求? ①
竭尽全力平乱世,
周游列国说诸侯。 ②
克己复礼施仁政,
敬德保民予宽柔。 ③
一字褒贬贼子惧,
知我罪我惟春秋。 ④
① 此句源于《诗经》。《诗经》作为“六经”之首,据传为孔子所删定。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其时礼崩乐坏,天下纷乱,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以五十余岁已老之身,离开鲁国,恓恓惶惶,颠沛流离,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
② 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之所以游说诸侯,就是想把“仁政”“爱民”的主张灌输给他们,劝说其纠正犯上作乱、僭越礼制的行径,放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相互攻伐的国策,以止战息兵,予百姓以和平安宁的生活。
③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忠、恕”之道行于世。他孜孜以求“克己复礼”,梦想恢复周礼,回到周初那个上下有序、尊卑有礼的时代。希望统治者以“德”治天下,“修己以安百姓”,“使民以时”。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④ 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诸侯们都在忙着称霸称王,谁也听不进他的那些主张。六十八岁那年他回到阔别已久的鲁国,不再问政,专心教学,删定“六经”,编著了《春秋》一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寓褒贬于一字,“令乱臣贼子惧”。为此,夫子自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