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列国变法
“战国七雄”争短长,
纷纷变法图自强。 ①
魏用李悝“尽地力”, ②
楚有吴起国威扬。 ③
文侯兵锐幸寿久,
悼王政息哀人亡。 ④
西秦与之如一辙,
孝公死后裂商鞅。 ⑤
① 进入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愈加频繁和激烈,尤其是“七雄”,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富国强兵,先后开始了变法图强。
② 变法始于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他重用李悝(李克)实施变法,“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发展经济,用“平籴法”平抑粮价以防灾荒,国力迅速增强,魏国雄视天下。李悝还著有《法经》,成为后来商鞅变法的理论蓝本。
③ 吴起先后为鲁、魏两国所用,均立下大功,但其杀妻求将、恃才傲物、热衷于扬名立万的功利心和傲慢个性,又为其带来不良声誉。他一气之下,去魏赴楚,得到悼王的信任,用其主持变法,楚国益强,国势大振。
④ 变法是一场触及旧贵族旧势力根本利益的改革,主要倚仗于君王个人的威权作为克服阻力的保障。由于魏文侯在位长达五十年,因此,魏国的变法得以成功,李悝也得其善终。而楚悼王在位仅二十一年,他一死,旧贵族便群起加害于吴起,吴起伏尸于悼王身上。正所谓“人亡而政息”。
⑤ 商鞅变法的结局与吴起一样,秦孝公尸骨未寒,商鞅便被诬“谋反”,惨遭车裂之刑。不同的是,商鞅虽死,其法并未被废,且继续实施,这就为秦国崛起于诸侯群雄、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