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礼乐摧,
诸子争鸣论是非。 ①
世间百虑而一致,
天下殊途亦同归。 ②
孔曰成仁孟取义,
庄子逍遥老无为。 ③
墨倡非攻与兼爱, ④
法家助秦立君威。 ⑤
①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诸侯纷争,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但这样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却为思想和学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诸侯放恣,处士横议”,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需要伟人并且产生了思想和伟人的时代!
② 天下大乱,需要有人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需要有人分析乱因,找到病根,开出良方,治病救人。于是诸子们拿出了各种各样治国止乱的主张,相互辩诘,彼此启发。尽管观点大相径庭,各执一词,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无根本分歧:止乱安民平天下。正所谓“百虑一致,殊途同归”。
③ 百家中最早的两家是道与儒,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曾西至洛阳问礼(求教)于老子。其传人庄子和孟子也是同时代人。老子倡“无为”“返朴归真”,庄子追求身心的绝对自由,而孔孟则讲“仁义”、行“仁政”,意在“克己复礼”。
④ 说是“百家争鸣”,其实主要的也只有“九流十家”,其中争论最多的是儒道墨法四家。而最先挑起争端的是原本学儒的墨子。墨家提倡“兼爱”,反对“仁爱”,提倡“非乐”“节葬”,反对礼乐制度与厚葬,处处与儒家拧着来。
⑤ 法家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除商鞅、吴起外,就是韩非和李斯,而他们都是大儒荀子的学生,都为秦国所用,一个著书立说提供理论依据,一个则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为秦王树威、强国、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秦一统天下后,除统一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外,还“焚书坑儒”试图统一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