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大泽起义
发闾左适戍渔阳,
九百卒屯大泽乡。 ①
暴雨失期法当斩,
拼死一搏求免殃。 ②
篝火狐鸣“兴大楚”,
鱼腹丹书“陈胜王”。 ③
揭竿而起天下倡,
短命帝国顷刻亡! ④
① 秦帝国建立后,休养生息、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本应作为国策得到实施。然而,秦始皇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兴土木营建皇陵、长城、阿房宫,穷兵黩武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劳民伤财,横征暴敛。公元前209年,朝廷征发平民北上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陈胜、吴广领九百戍卒到达大泽乡。
② 不料途中遭遇大雨,道阻不通,无法按期到达。依照秦律,“失期当斩”。这便把这九百人逼上了一条没有选择的绝路。“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③ 陈胜、吴广经过密谋,决定举义,并为此精心布局,假借天意,制造舆论,凝聚力量:夜半驻地旁边的祠庙燃起了篝火,且不断传来狐狸的叫声“大楚兴”;厨役买鱼回来,鱼腹中竟然发现了丹书,上面写着“陈胜王”。这些异象,无疑在传达着某种天命!
④ 此后发生的一切都顺理成章。“天下苦秦久矣!”一句话,便把积蓄在人们心头的怒火点燃。而这星星之火,顷刻燎原,彻底烧塌了秦帝国这貌似威严高耸的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