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诗话中国历史》序
我与新华兄很有缘分,缘起在公务,修分在私交。我们北师大珠海校区自2018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以来,在地研究有赖珠海社科界的帮助,我作为首席专家与新华兄有了颇多交往,不期然结交下这样一位性情弥真的好朋友。
新华兄骨子里是一位诗人。无论早年间江西求学走上医学之路,还是珠海创业从事宣传,抑或是因为能力超群而转型为文化官员,新华兄有一个从来没有改变过的内在,那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诗魂。
“中华历史人物诗传”一百首,“中国历史大事诗记”五十首,再加上“中国的世界遗产”五十首,总共二百首,皆以七言律诗写成,真正是铺陈商汤革命以来风云激荡三千年,以简笔写人生,史迹与心迹并重,尤以颔联颈联最见功力。写嵇康的倜傥风神是“心骋八荒游太古,手挥五弦送归鸿”,写郑成功的孤勇忠诚是“敢向东南争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写玄奘法师毕生弘法的坎坷坚韧是“西行求法解疑惑,东归释儒立派宗。廿载译经逾千卷,万里弘道历百城”。两联中的数字反差撑起了人物一生的功业与蹉跎,极富张力。写汤显祖这一生的荣辱成败与心之所向更是明确点出四个名字:“仕途蹭蹬因居正,文坛埋没缘世贞。离经叛道羡李贽,致知从心服阳明。”这种高度凝练的概括放进律诗,足见功力雄深。
令我颇为感慨的还是新华兄的《诗话中国历史》撰后感一诗,或许可以作为打开这本诗史的钥匙:
五千年来谁著史?
首推孔子写《春秋》。
时世尽仰董狐笔,
至今谁知司马忧?
直书不为尊者讳,
谀辞岂因帝王讴?
是非功过有公论,
一字褒贬覆难收。
这首诗恰好写在一年之前,彼时防疫尚在紧张阶段,中国文人晴耕雨读的习惯在新华兄身上体现得相当透彻。这个系列自发布以来,朋友们每日可在微信中见到新作,从未中断。这首撰后感起笔即颂《春秋》《史记》,取法极高,志向远大,其实可以作为新华兄自撰后记来读。
“中国历史大事诗记”这一部分的书写难度更大,以五十首律诗书写三千年文明坐标大事记,一要通读卷帙浩繁的史料,二要钩沉概括最重要的节点,三要用律诗形式平仄对仗,成为真正凝练的一首记史诗。比如楚汉之争这样一段故事,从课本通识到影视作品,已然是耳熟能详的典实,重新创作实属不易。读到这首诗和后面大量注释,足见作者的严谨与功力。
楚汉相争
大秦帝国方崩塌,
裂土封王一十八。 ①
刘邦抑忿西入蜀, ②
项羽衣锦东还家。 ③
汉军重来复疆土,
楚地尽失围垓下。 ④
两雄相争智者胜,
匹夫之勇不可夸。 ⑤
①反秦大起义迅猛发展,帝国大厦土崩瓦解。陈胜、吴广死后,各路大军团结在楚怀王熊心的大旗下,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秦朝灭亡。凭借在残酷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巨大威信,项羽做主裂土封王共十八家,他自封为“西楚霸王”。
②项羽的分封并未得到众王的认可,其权威性和公正性都受到质疑。怀王(后被尊为“义帝”)与诸将约定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原则被破坏,先入关的刘邦被贬封为“汉王”,令其抑忿不平。在韩信的劝说下,他忍气吞声入蜀,并烧毁栈道,以示去而不回。
③项羽则志得意满,他烧毁秦宫室,带着劫掠的财宝宫女东归彭城家乡,并且自鸣得意:“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其志向竟然如此而已!
④不久,刘邦借田荣、陈余相继叛乱,项羽自顾不暇之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军夺取了三秦,卷土重来,与项羽争夺天下。经过四年艰苦激烈的楚汉战争,项羽被围于垓下,自刎于乌江。
⑤两军相遇勇者胜,两雄相争则智者胜。韩信评价项羽只有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不能成大事。前者使项羽优柔寡断,错失在鸿门宴擒杀刘邦之良机;后者则使其狂妄自负,总想以力取胜,甚至荒唐地提出要与刘邦单挑决斗。刘邦则笑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结局自此已然见出分晓。
中国近代历史更是风云诡谲,认知不对等带来的诸多外交事件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罗生门”,仅马戛尔尼见乾隆一事就有事件缘起与立场判读等重重难题。这首诗作的注释可以说极尽详备:
英使使华
英王遣使寿乾隆, ①
马戛尔尼斯当东。 ②
不畏艰辛旅途险,
惟求开放商路通。 ③
波涛万里未嫌远,
皇帝咫尺却扑空。 ④
化外之夷应朝贡,
天朝上国我为宗。 ⑤
①公元1500年前后,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的欧洲国家开始了向东方和美洲的海上探险,史称“地理大发现”。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财富掠夺,使得他们一夜暴富。荷兰、法国、英国等也紧随其后,加入了这一行列。英国后来居上,在科学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成为世界工厂和头号强国。
②英国的工业制成品需要广大的市场,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首选。因此,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祝寿之名,派遣马戛尔尼、斯当东为正副使,带着两大船代表最新科技工业水平的贺礼来到中国,最终却一无所获。
③使团历时数月,行程万里,目的就在于恳请中国皇帝恩准开放若干沿海口岸,便于双方开展“平等贸易”。
④英国人没有想到,这一要求对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朝而言简直不可理喻,遭到了断然回绝。乾隆回应道:我天朝上国,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无须与尔互通有无。史家将之形象化地称为“一场聋子与哑巴的对话”。
⑤在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中,中国为“中央之国”、宗主之国,雄视天下,万方来朝,四周皆为藩属国和蛮夷小国,理应向我称臣纳贡,何来“平等贸易”之说?乾隆在给英王的回信中傲慢地写道:“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乂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作诗难,人物诗传更难,以诗记史尤难。纵览新华兄这一卷心血之作,深深感佩这份超越功利的发心,足见文人生命底色。除却毕生职业之外,人总要做些忠于内心兴趣的事情,可以寄托自我,可以交付友人。杜诗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罢这部呕心沥血的诗集,方知千载之后,文人之心,依然有所验证。这大概也合乎孔子所言“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这种为己之学的诚恳精进,值得尊敬。
2023年7月于北京
(于丹,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