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独尊儒术
黄老之术行汉初,
无为而治国富足。 ①
励精图强汉武帝,
征问策对董仲舒。 ②
攻乎异端奉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③
孔孟之道虽兴盛,
天象灾异杂“野狐”。 ④
①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秦末大起义及楚汉之争的连年战乱,举国萧条满目疮痍。高祖及惠、文、景帝均奉行黄老(道家)之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国力得到恢复并日渐强盛。
② 武帝刘彻继位后,崇尚儒家思想,意欲大有作为,遂下诏令各郡国举孝廉贤良,诏问对策,力图变古求新,确保长治久安。大儒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对之,武帝甚悦,全盘采纳。
③ 董氏对策的主要观点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天象示警,以灾异约束帝王行为,即所谓“天谴”。“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邪辟之说灭息。”
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杂黄老等思想,建立了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体系。春秋战国以来从未被统治者重视的儒家学说,自此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④ 但董仲舒这些夹杂着天象、灾异、谶纬等糟粕的东西,是对原始儒学的极大歪曲,实属“野狐禅”。“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来就不提倡甚至极厌恶这样的怪异之说。不仅于此,董仲舒还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论述异化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学偏离了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