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佛教东传
佛祖本名悉达多,
菩提悟道成佛陀。 ①
明帝解梦使西域,
白马驮经来中国。 ②
大乘译典缘支谶, ③
天竺传经自达摩。 ④
玄奘西游继法显, ⑤
禅宗开枝广传播。 ⑥
① 佛祖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因困惑于人生的无常、苦难与烦恼,痛心于人的生老病死,遂舍妻抛子,出家修行。三十九岁那年,他在菩提树下禅定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佛陀(觉悟者)并创立佛教,提出了“轮回”“八正道”“四谛”等一整套佛学思想。
②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应为东汉时期。明帝梦金人于殿廷,求解梦于大臣。有博学者释之,明帝遂遣使西行,使者在大月氏国遇高僧竺法兰、摄摩腾,以白马驮佛像佛经,将其请至洛阳。明帝为此特意修建白马寺,是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③ 桓帝、灵帝时期,大月氏国高僧支谶来到中国,翻译了《道行般若经》等九种大乘教经典,大乘佛法由此成为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流派。
④ 南北朝时期,天竺国(印度)高僧达摩通过海路到达广州,再北行至北魏弘法。他面壁十年,终于顿悟,成为禅宗始祖。
⑤ 而最早西行去天竺取经的是东晋僧人法显。公元399年,六十五岁的他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达天竺国,在各地求法学经,十四年后自海路归来。二百三十年后,唐僧玄奘沿着与法显几乎同样的路线也到了印度,十七年后取经归来,受到唐太宗的隆重迎接。他们为佛教东传作出了卓越贡献。
⑥ 佛教的中国化由禅宗完成。禅宗由达摩祖师创立,其宗旨为“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经由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传于惠能。安史之乱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北宗神秀主张“渐悟”,而南宗惠能则强调“顿悟”“见性成佛”,这就为佛教的通俗化、大众化开辟了广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