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东林党议
仕途被黜归东林,
讲学议政皆论评。 ①
风声雨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事关心。 ②
高居庙堂悯百姓,
远在江湖忧其君。 ③
自命清流排奸党,
无奈大厦已将倾! ④
① 明朝晚期,张居正变法被万历皇帝废除后,保守势力操纵朝政,朝纲益乱,国力渐衰,国是日非。一些有良知的士大夫发出了关心国是、改革弊政的呼声。顾宪成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罢官回乡后,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并与其弟允成和高攀龙等人发起月会,议论朝政,品评官吏,标榜气节,崇尚实学。
② 宪成有一名联,道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 儒家士大夫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④ 东林党人以“清流”自居,要求廉正奉公、整顿吏治、革除积弊、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和依附于皇亲国戚及阉竖的浙、楚、齐党,因而招致他们的排挤打击。权阉魏忠贤编撰《东林点将录》,将其打入另册。1625年,天启皇帝下诏拆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更是在劫难逃,杨涟、左光斗等一批正直官员遭到虐杀。两年后崇祯继位,魏忠贤失势自尽。东林党人获得平反,书院重建。可惜的是,此时明朝距亡国也只有十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