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洋务运动
天朝上国遭重袭,
方知列强不可敌。 ①
自强必先强军力,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
买枪购炮造巨舰,
开矿办厂兴格局。 ③
甲午惨败梦方醒:
制度不改皆毛皮! ④
①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至承德,惊吓过度,一病不起。朝野上下这才对西方的强大和“厉害”有了切身的感知,知其不可小视。
② 19世纪60年代,在平定了太平天国之后,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重臣的推动下,以“自强”为主旨的洋务运动开始兴起,但其思路,仍不出40年代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清政府变革自强的脚步,蹉跎了整整二十年光阴!
③ “自强”运动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而只局限于创办军民用企业(煤矿、航运、兵器、铁路、电报等)、创建新式军队(北洋、南洋水师,新军等)和学校(船政学堂等)。但这一局面的变化,仍让人期待不已,被誉为“同(治)光(绪)中兴”。
④ 遗憾的是,随着中国与同时期开始“明治维新”的日本在1894—1895年甲午之战较量中的惨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一个不触动制度之本的改革,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皮毛式”革新,因此注定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