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封土建国
武王伐纣灭殷商,
授土立国绥四方。 ①
“保乂王家”监禄父,
“屏藩周室”防戎羌。 ②
子弟功臣各就位,
家国采邑自安邦。 ③
制礼作乐行“封建”,
尊卑有序天下昌。 ④
① 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后,对姬姓子弟以及开国功臣进行封赏,授予其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及其附庸国,以安定秩序绥宁天下。
② 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其主要目的在于“屏藩周室,保乂王家”,即把周王室所在的镐京(今陕西西安)四周的土地都分封给诸侯,使其如藩篱和屏障,拱卫京畿要地和周王(天子),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基于“灭其国不绝其祀”的天道,武王还将商纣王之子武庚(字禄父)封在殷故地,以兴灭继绝,安抚商朝遗民。又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对其进行监管,以防叛乱,称为“三监”;同时对分布四周或夹处其中的戎狄蛮夷等部落的侵扰也严加防范。
③ 封赏完毕,各诸侯皆“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分赴各自的封国。他们也把封国的土地和人民,按血缘亲疏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即“卿大夫”,这一区域则称为“家(采邑)”。“国家”一词由此而来。
④ 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他汲取了商朝假托天命仍遭覆灭的历史教训,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只有施仁政、行德治,才能得民心、安天下。因此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以宗法(嫡长)制为核心的礼乐制度(以礼定尊卑,以乐和上下),为周朝封建社会奠定了八百年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