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新型育人场域的展望
传统学校和传统课堂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学生在专门的教室里进行班级授课制,在围墙围起来的学校学习课程,把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分割开。随着ChatGPT的到来,传统学校的形象正在被颠覆,一些先锋学校为应对技术的挑战,做了一些前卫的探索,呈现出一些崭新的学校样态。如:美国瑟谷学校——美国第一所自主学习的学校。在这里,没有班级、没有课程、没有考试,甚至连老师也没有,他们叫工作人员。如果用四个词来描述这所学校,那么最适切的是,自由、尊重、责任与支持。如果一定只能选用一个词的话,那就是自主。她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态度。这所创建于1968年的学校,已然是教育传奇:谁为孩子们的教育负责?孩子们自己为自己的教育负责。学习的原则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兴趣最重要。学习的形式混龄,没有课程,没有上下课时间,没有学科要求。每个人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时间表、自己的方式学习。时间安排上,学校24小时开放,完全尊重每个人的时间规律,让每个人或早或晚地找到自己,但个人的时间表必须遵守团体规定。
未来学校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发生的学校系统性变革,是基于未来人才培养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而形成的处于持续动态发展进程中的新形态育人场域。
第一,未来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深度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新型育人场域的精准定位与前瞻设计。学校这一教育机构自诞生之初,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定位,而作为传统教育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未来学校在继承和发扬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其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更在于如何发挥并优化这一核心效能。面对社会结构转型、科技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学校的形态将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育人目标,而是展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一个虚实交融、无处不在的学习时空环境,一个人机环境高度整合的智慧化学校系统结构,以及一个基于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和适应性学习的全方位教育服务体系。
第二,未来学校发展的战略核心,聚焦于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高素质、智慧型人才。未来学校的最终目标在于塑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卓越的智能能力,而且在高阶思维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应超越传统单一普适劳动力的角色设定,成为具有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智慧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不仅要求未来学校要成为一个鼓励个体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更需要构建一个促进学习者间深度交流互动、情感沟通、价值观养成、创新能力锻炼等多元能力协同发展的综合生态空间。
第三,未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强大支撑力,来源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处理形式化和可表征数据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预示着人工智能在未来世界科技发展中将占据主导地位,深刻颠覆人类现有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然而,要真正实现未来学校的转型升级和高效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能,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联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导向,从而为未来学校的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和创新驱动力,有力推动未来学校沿着既定的发展轨道稳步前行。
未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育人场域重构、未来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融合等多个层面,只有充分把握住这些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未来学校在时代浪潮中保持与时俱进,持续释放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强大活力,为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卓越人才贡献力量。
在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时,我们可以预见一种融合了虚实空间和智能技术的新型学校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模式将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的优点巧妙结合,构建起一个超越时空限制、高度个性化的泛在学习时空。
一方面,未来的虚拟学校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创新与应用,将不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成为社会基础教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全天候、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教育服务。虚拟学校承载着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通过碎片化、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个体化知识需求,使学生能够在不受物理空间约束的情况下进行高效且深度的学习。
另一方面,尽管虚拟学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体学校并未因此而消亡,反而其时空形态正在进行深刻变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例如,实体学校的教室设计从传统的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如瑞典Vittra Telefonplan学校所展示的那样,不同功能区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互动合作精神。此外,借助传感技术、媒体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支持,实体学校的物理环境将实现个性化调控,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均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教育资源也不再局限于纸质教材,而是包括电子资源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学习内容推荐,全方位满足学习者的多元需求。
实体学校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它更多地聚焦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在实体学校中,学习者能开展深度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锻炼整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在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实体学校的学习场所不再是封闭固定的,而是开放预约的自由选择,使得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自由穿梭于实体和虚拟学校之间,形成无缝衔接、螺旋上升的学习体验。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学校,其中以美国的Ad Astra、Design Tech High School、High Tech High、Quest to Learn School等最为典型。这些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为未来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美国的Ad Astra学校便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它突破了传统年级制度的束缚,倡导兴趣为导向的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和模拟经济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对前沿科技的理解。该校课程设置紧跟时代步伐,融入AI伦理、前沿技术研究等内容,并鼓励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探究,挑战自我潜能。Ad Astra,它源自一句拉丁语名言“坎坷之路,终抵群星”,翻译成英文的意思是“to the stars”,希望上学变得和探索宇宙一样有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学校大不相同,课程重点偏向科学、数学、工程和道德伦理,没有体育、音乐、外语等学科,因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即时翻译会是未来大势,没必要为此浪费时间。另外,学校亦打破了年纪限制,无论是7岁的孩子还是14岁的孩子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你可以跳过任何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而且学校也没有成绩表,不以分数或等级来判定学生。学校每年会举办3次大型的创意市集活动,鼓励孩子们脑洞大开尝试创业。他们还有一种虚拟货币Astra,供孩子们用来模拟做生意。有的孩子手制曲奇,让大家在网上订购;也有的孩子帮别人建网站。他们学到的所有技能都可以用来赚钱。此外,学校将对于前沿技术的关注和探索融入了教育当中,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包括火焰喷射器、机器人以及AI在内的多种前沿课题研究;学校还会开设TED演讲,培养孩子们的深度思考和表达能力;学校甚至开设了一个创业版块,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去。
同样致力于探索未来教育新边界的还有Design Tech High School、High Tech High等。这些学校推崇个性化教学,运用设计思维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摒弃单一评估标准,转而采用项目作品展示和社区评价等方式衡量学习成效,让学生在创造性和真实性中成长。美国的Design Tech High School作为一所以项目式学习著称的学校,其使命是培养相信世界可以变得更美好的学生,并且他们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人。该学校的教学模型以两个强大的原则为指导——极致个性化和将知识付诸行动。其教学结构围绕四个原则:个性化教学、与真实世界联系、适合的思维训练、教师即设计师。在这里,学习者必须是自我驱动(self-direction)的,需要学习使用设计思维方法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设计思维不仅仅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也是一种能力建设战略。”执行董事肯·蒙哥马利(Ken Montgomery)博士解释道。通过在Design Tech High School的四年中学习设计思维,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乐观和自我效能感,并对他们的环境产生创造性的影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美国的High Tech High的教师奉行以学习者为中心、包容性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支持和挑战。学生通过项目追求他们的热情,并反思他们的学习。学校通过小规模学校、小班、家访、咨询和学生等项目设计元素,培养学生和成人之间的信任、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学校非常注重真实的作品,设计的项目都是将手和思想结合起来,并结合跨学科的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创造出有意义和美丽的作品。学生从事对社会、对世界都很重要的项目研究,通过实地考察、社区服务、实习以及与外部专家的咨询将他们的学习与世界联系起来。学校的设施是协作工作场所,设有小组学习和项目区域,相关技术以及创建和展示艺术品、原型和其他学生思维作品的公共空间。在课堂中,老师采用PBL项目式教学,不定义学科,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只有对项目的深度研究。学生通过小组紧密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老师不会干预学生的学习,而是项目的共同设计者,与学生在项目中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High Tech High也没有一项专门的考试,学生只需要完成贯穿全学年的一个项目,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或记忆事实、概念、公式,而是需要通过讨论、调查、动手实践等形式完成项目,最终将自己的项目展示出来。所有的项目都与课程标准所需的关键知识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于知识的应用和各项技能的学习。
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是,未来学校还拥有一个人机环境深度融合的结构性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强调人与人工智能、环境之间的共存与共生,更关注三者之间的交互和融合效应。随着5G通信革命的到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推进,人机环境交互将深化为融合与深度态势感知,形成能够实时整合跨学科知识并准确反馈至教育过程中的智慧生成机制。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与学习内容四者之间形成动态的四位一体结构,共同驱动育人功能的有效达成。
美国的Quest to Learn School注重游戏课程。课程由教师、游戏设计师和课程设计者共同开发。课程设计模仿游戏的设计原则,将课程的每个部分都视为一项任务,其中涉及协作、角色扮演和模拟等游戏策略。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玩游戏,还学习制作游戏以展示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数字素养。Quest to Learn School强调“基于游戏的学习的七个原则”:“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挑战是永恒的”“学习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反馈是即时且持续的”“失败被重新定义为‘迭代’”“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感觉就像在玩”。具体来说,整个课程以游戏(电子或非电子)为基础,是集成的。六至九年级的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习,同时也制定策略并创建自己的游戏。在扮演玩家时,学生们感到自己被赋予了力量,开始冒险并面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避免的挑战。他们学习做出决策并促进变革。这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潜力和成为社会积极成员的能力。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强制性标准化考试中成绩高于平均水平,并获得了数学奥林匹克冠军。该学校使用与公共网络中其他学校相同的资源,但额外聘请了八名专业人士作为游戏和课程专家,为教师提供支持。
丹麦奥雷斯塔高中Ørestad Gymnasium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著称,该学校不仅提供了适应数字化教学的空间布局,还推行了一套涵盖学习技巧、数字素养和心态建设在内的综合课程体系。Ørestad Gymnasium是一所现代化学校,其教学均为数字化教学,学生的书本、材料和作业均为数字化形式。学校所有的教职工及学生都使用Google网站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访问各个模块的所有主题和课程大纲。当教师不能在学校时,也会在网站上发布工作表或书面作业,学生可自行决定要何时完成该模块的学习。Ørestad Gymnasium的大部分教学都是在开放小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使用老师准备并与全班分享的材料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空间、小组式教学环境以及全数字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自由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能够相互激励,激发他们进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诸如精英体育支持、电影节、青年才俊学院等多种途径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才能。
在数字化学习领域,搭载先进对话系统的AI助教,如基于ChatGPT4.0技术的智能导师,能够全天候提供实时、精准且富有情感互动的学习辅导服务。它们不仅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还能通过深度问答解决复杂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在线教育的交互性和有效性。这种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成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的知识宝库,让全球学习者都能享受到量身打造的学习体验和即时反馈。以ChatGPT 4.0为代表的高阶语言模型能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帮助教师开发高度创新的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围绕真实世界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们可以借助AI工具生成假设,模拟实验结果,并在交互式环境中批判性地分析信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未来学校将以虚实交融的泛在时空为基础,构建人机环境深度融合的结构性系统,以此推动教育公平、个性化和实践性的发展,培养具备高阶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未来学校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人类智慧持续进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技术永远无法代替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引领一场深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变革。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固然为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但真正能够触动教育内核的,却是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革新。它推动我们重新审视学习的本质和意义,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开放、多元、包容的学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