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亲密关系幸福公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根据他的理论,幸福感是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的:效用和欲望。效用指的是个人所获得的主观享受或满足感,欲望则是指个人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公式揭示了一个重要观点:当效用保持不变时,欲望越低,幸福感就越强。
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婚姻中,学会降低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能够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毕竟,完美是不存在的,幸福是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实现的。
在婚姻关系中,退让原则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问。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寻找人生伴侣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那么他或她总会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认为总有更理想的对象在前方等待。这种心态往往导致人们在不断比较中错失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人。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们终于意识到眼前的伴侣其实已经足够好时,可能为时已晚,因为机会可能已经错过,而那个人也成了他人的伴侣。相反,那些懂得知足的人,一旦选定了自己的伴侣,便会全心全意地投入爱情和家庭的经营中,最终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过着的就是理想的幸福生活。
下面是一个关于退让原则在亲密关系中的真实的故事:
琳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她在大学期间遇到了初恋情人枫。然而,大学毕业后,由于各自的职业规划不同,两人不得不结束了这段持续了三年的感情。倔强的琳选择留在有父母陪伴的城市发展。
工作后不久,琳接受了一位同事的追求,希望通过一段新的感情来忘记过去的伤痛。她以为这样可以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但这一次的爱情却与初恋有所不同。尽管她对同事说了无数次“我喜欢你”,但她始终无法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在她心中,“我爱你”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责任,除了枫之外,她不想再对任何人说。
这位同事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对琳也非常体贴。虽然琳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爱他,但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因此不想继续寻找所谓的“真爱”。在双方家庭的撮合下,他们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丈夫知道琳心里还装着另一个人,但他并不介意,因为琳成为他的妻子他感到非常满足。他依然对她百依百顺,在照顾她的同时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琳也在丈夫的呵护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结婚十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枫来到了琳所在的城市,并提出想见一面。到了约定的日子,琳精心打扮了一番,光彩照人,几乎与十年前无异。她期待着重逢时能看到那个依旧英俊潇洒的枫。然而,见面的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经过多年商场打拼的枫早已失去了当年的书卷气,取而代之的是商人特有的圆滑世故。不仅如此,他的身材也发福了许多,挺着一个大啤酒肚。
这次见面让琳感到极度失望,她拒绝了枫提出的保持联系的要求。当她回到家中,看到丈夫正在厨房忙碌地准备晚餐,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多年来自己对丈夫的感情早已从喜欢转变为深深的爱意。
事实上,在感情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最好的”人选。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是否配得上对方呢?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和爱人的平凡,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他没有逼我长成曼玉、嘉欣,我就无权要他成为马云、建林。”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懂得知足,降低对另一半的高标准要求,在婚姻中保持一颗知足的心。我们可以对自己说:也许我遇到的不是最优秀的人,但我们可以接受彼此的不完美,然后用心经营属于自己的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理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