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除心中的杂念,做出更好的选择
曹颖是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年仅28岁,便凭借其卓越的医学才能,荣升为某知名医院的主任医师。尽管她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却无法弥补她内心深处的创伤。
曹颖的右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正是这道疤痕成为她至今未婚的根源。医生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而作为这家医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她,在面对眼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时,却陷入了犹豫。
是她,躺在病床上的这位患者竟然是她!那张熟悉的面孔让年轻的曹颖瞬间回忆起了童年的往事……在曹颖八九岁时,正就读小学三年级,班级里重新分配座位,她迎来了一位新同桌。这位同桌性格蛮横无理,两人时常发生小矛盾。有一次,同桌无故抢走了曹颖父亲从外地给她带回的新钢笔,这让她非常气愤,便伸手去抢。两人在争执中,同桌情急之下用刀片划破了曹颖的脸,留下了一道带血的伤口。虽然伤口不深,但长度惊人。她被吓得大哭起来,却不敢将此事告诉老师和家长,也不愿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同桌。泪眼婆娑中,她再次狠狠地瞪了同桌一眼,清楚地看到了同桌嘴角边的那颗痣,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记忆中。
自那以后,同学们总是拿她脸上的伤疤开玩笑,她只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来弥补内心的伤害和自卑。当她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再次看向眼前痛苦呻吟的病人时,病人脸上的那颗痣让她的心猛地一颤。没错,这个病人正是她当年的同桌!同桌因遭遇车祸而被送进医院。此刻,女医生面临着一个复仇的机会 —— 只要她在同桌头部的伤口处稍微偏一点下刀,那么同桌的脸上也将留下一道丑陋的伤疤。
复仇是人类的本能,而此刻正是一个绝佳的复仇时机。她手中紧握着手术刀,目光在病人身上稍作停留,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公与私、有仇必报与救死扶伤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如同往常一样,她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并在心底原谅了同桌。
这位女医生的行为值得我们敬佩。她以德报怨的举动不仅让自己宽恕了他人,同时也解开了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仇恨枷锁。宽容和退让并非一种风度,而是人格的体现。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方能化解心底的冰冷仇恨,让自己活得更加坦荡。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别人有意冒犯时,女医生能够放下心中的仇恨,不计前嫌地原谅对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别人无意中犯错时,我们更应该展现出宽容的一面。然而,宽容并非意味着怯懦。适当的宽容能够化解与他人之间的不必要矛盾,也能减少自己心中逐渐膨胀的仇恨情绪。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难免会经历他人的误解和伤害。这些经历如同心中的杂念,挥之不去,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决策。然而,真正幸福的人懂得如何清除这些杂念,选择原谅他人,从而为自己的心灵开辟一片净土。
清除心中的杂念,做好人生的选择。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原谅他人,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生活是一场修行,原谅他人则是这场修行中的重要一课。当我们学会放下心中的怨恨,选择原谅他人时,我们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