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系群内的碰撞
本星系群内的两个星系正在发生碰撞。在形成M31(仙女座大星云)前,这两个星系的融合释放出一长串恒星,其中某些恒星聚集成为两个矮星系,并朝着银河系移动。
本星系群虽拥有含银河系在内的30多个星系,但其规模仍然很小。然而,本星系群的演化激烈程度并不弱于那些最大尺度的星系群,至少从尝试重建本星系群历史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上看情况如此。这些计算机模拟是根据本星系群内唯一一个规模比银河系更大的星系—M31的相关迹象展开的。
大爆炸50亿年后,本星系群中除了未来的银河系外,还有另外两个形态优美的星系,其中一个的质量比另一个大三倍。这两个星系距离较近,受到彼此引力场的影响,跳起了“双人舞蹈”。二者最终在40亿年后发生碰撞。虽然“碰撞”这个术语已广泛使用,但它并不恰当。因为在这两个星系的内部,恒星间的距离较大,并未出现正面的撞击。因此准确而言,应该是互相渗透,甚至是融合。计算机模拟预测了演化的结果:最后两个星系将融为一体,成为如今我们所熟知的M31,即仙女座大星云。
融合的关键阶段发生于大爆炸80多亿年后。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融合释放出一长串恒星。其中某些恒星再次朝向融合中产生的大星系移动,而其他恒星则摆脱了大星系的影响,聚集成两个矮星系,即麦哲伦云(Magellanic Cloud)
,并以一定速度移动,在不久后成为银河系的近邻。
相关内容: 大爆炸,银河系,M32的潜入,潮汐力

哈勃空间望远镜于2009年拍摄的触须星系。图中碰撞的漩涡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两个星系融并合形成仙女座大星云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