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濠梁之辩


“濠梁之辩”出自《庄子·秋水》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次辩论。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庄子看到鱼在水里自在从容,认为它们很快乐。惠子则质疑庄子如何知道鱼是否快乐,从而引发了这场著名的辩论。
在辩论中,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接着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也没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反驳道:“‘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就表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从表面的文字看,庄子对于惠子的反诘似乎文不对题。为什么“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话,就已经包含了“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语言本身的悖论,就是当人们指称不存在的事物时,即使是用否定句来表述的,从逻辑上那个事物也已经存在了。比如,人们说“金山不存在”时,使用“金山”一词,就已经肯定了“金山”观念的存在。
庄子的反诘是成立的,也是成功的。他将“知道鱼的快乐”与“知道我(庄子)知道鱼的快乐”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从而在逻辑上制造了混乱。惠子跟随错误的讨论方向,一方面同意,他不是庄子,因此无法体会庄子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认为,庄子不是鱼,因此无法知道鱼的快乐。这样就有两个不兼容的结论:他(惠子)无法体会庄子的情感;他(惠子)知道庄子不知道鱼是否快乐。惠子既不知道一件事又知道同一件事,这是自相矛盾的。因此,惠子的辩论是失败的。
小贴士
庄子认为,人可以通过感知和体验来理解其他事物。这种思想反映了庄子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