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岭南的概貌概况
1.五岭逶迤,海纳百川
岭南即五岭以南之地,为我国最南部。五岭从东到西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北面由逶迤五岭与湖南、江西分隔,西与云南、贵州相连,东与福建相接,南临浩瀚南海。广东的最高峰为广东、湖南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广西的最高峰为桂北的猫儿山,海拔2141米。

广州从化流溪河水库

岭南最高峰——广西猫儿山

广东最高峰——石坑崆霞晖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欧阳修《浪淘沙》

百川归海
五岭、南岭、岭南、岭表等词我们经常在文献、报刊中可见。五岭即南岭,是相对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分界岭的秦岭(即北岭)而言。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岭南或岭表是相对于站在北面的中原人而言,其文明较早,故而称五岭以南地区为岭南或岭表。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中国文化概论》

广西合浦红树林

鹤山古劳石桥


丹霞山水

都庞岭下人家
岭南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台地、河网冲积平原,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其中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和南流江三角洲为岭南主要平原地区。珠江如以流量计算,仅次于长江,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云南东北部乌蒙山地,经贵州、广西,流入广东,称为西江,与源于江西入广东的东江和源于湖南入广东的北江,既合又分,形成纵横交错的珠江水系。由东而西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口而入海。

广东乳源南岭小黄山

梅关古道
北宋大学士苏东坡的《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诗人以品格高洁的梅花自喻,既不和“百花”一齐开,也不和“行人”一齐来;不在梅子未成熟时就急急忙忙去尝青梅煮酒,而是“要看细雨熟黄梅”。
岭南,南面与越南相连,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大洋洲、中东、欧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处。随着与海外交往而引入大量经济作物,包括大量带洋、番、胡、海字的及梵文译来的水果。

广西龙胜梯田
2.天泽物阜,别于中州
岭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长,阳光足,太阳辐射量大。南受海洋暖风气流的调节,北有五岭阻隔来自北方的寒流,气候温暖,纬度较低而夏长冬短,海南一般没有寒潮影响;岭南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录得广西资源县极端低温为-8.4℃。岭南地区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降水量最多出现于2001年的广西防城港,为4147.1毫米,降水量最少为1979年的海南东方,为385.2毫米。
由于岭南受五岭阻隔,又在我国最南部,在古代被认为是“蛮陬绝徼”之地;又由于岭南的气候条件宜于植物生长,原始森林茂密,远古时岭南蛇虫鼠蚁多,瘴疟等地方病容易流行,直到唐代,还被称为“瘴疠之乡”“化外之地”。

广东饶平渔乡晚霞

梅岭以梅著称
清代《广东新语》记载:“岭南花不应节候。予诗:花到岭南无月令。”并举例岭南的梅与菊花开放不应月令。
其实不是花到岭南无月令,而是古人未知植物的成花机制是不同的,秋菊是短日照成花,梅则是低温成花。北半球在秋分后,逐渐日短夜长,气温逐渐下降。岭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菊花开花较迟,梅花开花较早。每个地方的秋菊总是在秋高气爽时开放,凋谢在冬来前,正如苏东坡所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而梅花开花时间,毛主席说得最好“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耕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景区
秦代灵渠的开凿,中央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与开发,唐代张九龄主持开挖的梅关古道,更加快了岭南的开化。岭南枕山面海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生产规模种植的水果从北纬18°20′到北纬26°24′,横跨8个纬度,包括多个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又与中原文明结合,从而使岭南成为“以山川之秀异,物产之瑰奇,风俗之推迁,气候之参错,与中州绝异”的人间乐土,“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水果世界。

西江支流——贺江


解放钟枇杷结果状

灵渠
又叫兴安运河。2200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10万人,筑坝凿渠,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是世界上古老的运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