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邪之来去,必有其道
刚踏出校门的“医学小白”经常会遇到风寒或风热感冒,看似很好辨别的风寒证与风热证其实并不是精准的辨证,要祛邪先要认清病邪出入人体的通道,一般分为病邪来路和病邪出路。所以当一个患者处于感冒状态时,我们要知道是正气虚在先还是邪气盛在先。当正气虚时,风寒或风热或二者兼夹他邪侵入人体,这时候一般是邪气最为猖狂的阶段,治疗时要将扶助正气与祛邪的力度把握好,使邪有路可出;或者根据邪气之盛衰,加以扶助正气,使邪无路可进,但是这一场“战争”需要一定的临床积累。《幼科铁镜》曰:“治病不可开门揖盗,若脏腑有虚,外虽伤感,误为表散分利,惹来别症,是谓开门揖盗。”意思就是本来脏腑虚弱,正气往外推动邪气的力量减少,这时候过度使用祛邪药,如发散类药物,会使正气更虚,因此要把握好“扶”与“攻”的力度,使人体脏腑气血平衡而痊愈。
当我们感冒后有了病邪,却不考虑邪从何处而去,只想着怎么去“攻击”邪气,即便这场仗打得漂亮,不久也会出现他症,如感冒后咳嗽不断、久咳不愈出现肺炎等。老师总是说:“不能只看眼前的这几个症状,也不能停留于就诊之际的病因病机,要有远见,懂得疾病传变,懂得变易之道。”
感冒一证虽为常见疾病,但其背后的学问很多,疾病不是某个人给你精心设计的一个局,也不是统一标准化的机械产物,我们通过书本认识到的疾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多从临床中慢慢总结经验,不断感悟中医的奇妙之处,学会融会贯通,增加对当下病机及传变病机判断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