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相传南宋时期,河南有一户姓郑的人家,母子二人由于兵荒马乱而流落到苏北,一路上饱受饥寒。一日,母亲突然病倒了,周身麻木疼痛,急得那十来岁的儿子悲啼不已。这时,一樵夫路过,见状甚为怜悯,就将二人领回了自己的草房,将自己采来的野菜每餐省下一些给母子俩充饥。其母见樵夫每日劳作,只得半饱,心里很过意不去,便叫儿子跟着他一起上山采野菜。就这样连吃了几天野菜,母亲的病竟日益好了起来。樵夫见此,很是惊异“野菜没有治疗的功效啊,难道小孩采挖了其他的东西?”于是他便去翻看孩子篮里的野菜,还真发现了一种孩子采错了的野草根,状如萝卜,“难道就是这种野草根能治病?”樵夫试着用这种野草根给其他人治病,果然很有疗效。因这种野草根既能治痛风,又能抗伤风,还能防治伤风、头痛、发热等症,人们便以“防风”命名之。
来源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的干燥根。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楬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