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全书收载近百种中草药,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按功效分类的方式排序,各类药排序按植(动)物分类系统科属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每味中草药包括中草药名、中草药故事、来源、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请读者在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中草药名:即各药物的条目名,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地方中药材标准,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等的中药名称为准。
来源:包括科名,动物、植物、矿物名,拉丁学名。
药材性状:分别介绍不同药材的特点。
性味归经:按中药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性,性概括为寒、热、温、凉、微寒、微热、平7类。味是指酸、咸、甘、苦、辛5种。根据药物的性、味与人体脏腑经络相配,分别归肝经、胆经、三焦经、心包经、肾经、膀胱经、小肠经、心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
功能主治:介绍药物的主要功能和用于临床相应的主治病证。
本书的每味中草药均配以原植物、动物、矿物彩色图片。图片主要由本书作者拍摄,力求真实反映重点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及伴生植物。
编者
2020 年 11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