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老当益壮是陈皮

拟人本草
陈皮在人体世界中扮演的是湿邪杀手的角色。湿邪是人体的宿敌,它喜欢和寒邪、热邪或血瘀等联合兴风作浪。它还有多种化身,如痰、饮等,散布在人体的每一个隐秘角落。痰湿让人体更为笨重,运转迟钝,陈皮则可以通过健脾,清除痰湿,把多余的水也赶出身体。
一 缘起
陈皮,是由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制备而成。无论是小时候的潮汕九制陈皮零食,还是现在的云南普洱陈皮茶,陈皮都和生活很近。有人会问:“陈皮真的是老当益壮,越久越好吗?”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现代的药理研究:18个月的陈皮,其挥发油的祛痰作用和其水煎剂解除十二指肠的痉挛作用较佳,优于6个月和30个月的。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而肥人多痰湿,陈皮正好专业对口。
陈皮在中医方剂中应用广泛,如二陈汤、苍术导痰丸、补气消痰饮等。其中,广东四会的陈皮因其有效成分较为优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被单独列为“广陈皮”,以区别于普通陈皮。
二 前世
1.《本草纲目》
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
,同桃仁治大肠血
,皆取其通滞也。
2.《本草经疏》
橘皮……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咳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肺为水之上源,源竭则下流不利,热结膀胱。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气化运动,故膀胱留热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杀虫也。
三 今生
陈皮主要含有陈皮挥发油(右旋柠檬烯、柠檬醛、川皮酮、橙皮苷、肌醇、维生素B族等)、陈皮黄酮类、陈皮生物碱(辛弗林等)、陈皮多糖、微量元素等。
学者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川陈皮素具有预防肥胖、辅助降血脂及预防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此外,药理研究提示陈皮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祛痰止咳及促进消化等作用。现代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小儿泄泻和厌食等疾病。
四 对话陈皮
小卫:陈皮适合哪一类肥胖人群呢?
陈 皮: 本品最适合脾虚痰湿型的单纯性肥胖症。
小卫:长期服用陈皮不会有害处吧?
陈 皮: 本品为药食同源类,无毒性。可以长期服用。不过,气虚及阴虚燥咳患者不宜服用陈皮。
小卫:我家里放了几斤30年的陈皮,想来效果会更好。
陈 皮: 本品时间放太久,尤其是贮存条件不好,也不建议使用。
小卫:陈皮还有其他用处吗?
陈 皮: 本品的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临床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小卫:广陈皮和普通陈皮有差别吗?
陈 皮: 广陈皮即是广东道地产的陈皮,在药典中有专属的位置。研究发现,相比普通陈皮,广陈皮的有效成分(如橙皮苷、挥发油等)的含量更高。


五 用法指引
1.陈皮降脂茶
取陈皮15克、山楂10克、甘草3克、丹参10克。以1 500毫升水煮沸,文火再煮20分钟,过滤即可。主要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之作用,适宜体质壮实的高血脂人群和肥胖人群。
2.陈皮荷叶茶
干山楂15克,干荷叶10克,陈皮10克,清水700毫升,蜂蜜随意。将山楂、荷叶、陈皮放入清水中浸泡2分钟,再用清水冲净。锅中倒入清水,放入山楂、荷叶和陈皮,用武火煮开后,改成文火煮10分钟。盖盖子闷5分钟即可,然后用漏网将煮好的茶水滗出,倒入壶中。至茶温降至50℃左右,按口味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后即可饮用。
六 趣闻
相传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在泰州西溪(今江苏东台)任盐仓监官,当时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又不愿服用汤药。为此,范仲淹一筹莫展,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前往当地一位名医的住处,这位名医见他求医心切,便给了范仲淹一味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药,制成药酒饮用。于是,范仲淹立刻找来中药和酿酒师,制成此酒,范仲淹的母亲饮用后果然身体逐渐康复起来。而这种酒,就是最初的陈皮酒。
晏婴出使楚国“橘化为枳”的论述,既是环境条件对果实质变影响的论述说明,又是具有政治含义的双关语。屈原通过赞美橘树,抒发对楚国炽热的爱,诗云:“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唐太宗每年重阳节时,都要用洞庭湖所产的新橘,赐送群臣,以庆吉利。唐代杜甫赞曰:“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唐代白居易云:“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唐代柳宗元云:“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唐代李绅在《橘园》中咏道:“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怜尔结根能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唐代陆龟蒙云:“良玉有浆须让味,明珠无颣亦羞圆。”宋代苏轼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代杨万里云:“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宋代范成大云:“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宋代陆游云:“西窗夕阳暖,摘橘荐新醅。”可见,诗人们也不是只爱花花草草,橘子也能让人触景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