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厌蠢症”
之前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一个词,叫“厌蠢症”。
什么叫“厌蠢症”?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没有常识,犯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就觉得他蠢笨,并对他感到厌恶。
“厌蠢症”的起因
有一个自媒体博主,他叫“小Z”。小Z做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视频,火爆全网。视频的内容非常通俗,就是教大家怎么乘飞机,怎么坐高铁,怎么到医院里挂号看病,怎么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怎么租房……关于怎么坐高铁,她就把安检、取票、找座位等整个过程讲得清清楚楚,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负面评价冒了出来:怎么还会有人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呢?这也要教吗?有这么蠢的人吗?这么无聊的博主也有人追捧,我的“厌蠢症”又犯了……
看完相关资料以后,我首先对这位博主表示敬意。我在国外待过,就说上车买票这件事情,一开始我在国外也搞不定。
有人说,上车买票这么简单的事你不会?
对,我不会!因为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买票后要在打孔器里面给票打个孔,如果不打孔,就相当于你没坐这班车。我们中国没这习惯,所以我在意大利时就曾因为没打孔,被警察误以为逃票。在意大利人看来,这不是蠢到家了吗?连买票都不会?
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会发明“厌蠢症”这个词,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厌蠢症”的病因
首先,我认为问题的核心是缺乏同理心。“厌蠢症”暴露了某些人心胸狭隘、包容性差,我认为这是素质问题。
其次,“厌蠢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一些地方基础建设的细节设置还不到位。比如,在上海找门牌号非常累,而且某些小区的门牌号安置的方式也不一定是按照阿拉伯数字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序的,非常错乱。这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所以,应该多设置一些图文并茂的指示,让更多的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如何抵达自己的目的地。
最后,“厌蠢症”能够流行,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协作的习惯。
协作的习惯就是,你和别人接触,第一个想法不是证明你比别人聪明,而是证明我们通过合作能把事情办成,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但很多人和别人协作,首先思考的是我要如何证明自己比对方聪明,我要和对方比高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些人不懂某些生活细节,比如,农村来的朋友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城市的一些生活设施,有“厌蠢症”的人遇到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你拖了我的后腿,你怎么这么蠢?我很讨厌你”,而不会反过来思考:我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立场想一想,他很少来大城市,自然会对这些设施不熟悉,而我作为本地人,应该教他尽快熟悉新环境,这样他就能跟上周围人的节拍了。
当大家都把责任往外推,这就说明我们并没有这种协作的态度,而对于刷自己的存在感这件事,看得实在是太重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小Z”
总而言之,“厌蠢症”的流行有三大原因:
第一,缺乏同理心,对于别人的处境和知识背景缺乏同情;
第二,我们的公共交通符号和指示符号不足、比较抽象、不易懂;
第三,很多人还没有形成协作的习惯,一旦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出现问题,首先会把责任推给别人,觉得别人“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而不是反过来思考“我怎么没有做到让你懂”。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三个问题要一下子解决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小Z”这样的博主,能够把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细节告诉大家,这样在相当程度上也能让社会规范深入人心。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化解“厌蠢症”带来的麻烦呢?
通过小说来治愈“厌蠢症”
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是读小说(包括优秀剧本,以下我暂不区分二者)。小说会展现具有不同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性格癖好的个体之间的戏剧冲突,而要读懂这些冲突,解读者就要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只要读者始终保持着对于这两个问题——主人公为何要做这事?他是如何做这事的?——的警觉,他就能通过阅读小说获得在一个适度简化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他心模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会因为俄狄浦斯王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故而犯下杀父弑母的大罪而将“蠢货”的标签贴在他脑门儿上了。因为读者会很清楚地意识到:假设自己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自己很可能也会犯下同样的错。当然,现实生活肯定要比小说复杂,但在小说提供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他心模拟是进入现实世界的重要精神预备,正如飞机的驾驶员必须在模拟驾驶舱内反复操练,才有可能得到允许去驾驶真飞机一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也不是所有的小说都适合做这种他心模拟训练。比如,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或许就很适合拿来做这种训练,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不适合。这是因为,罗贯中过于鲜明的拥刘反曹立场遮蔽了他对于关键人物的动机分析,比如,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匡扶汉室——但考虑到这三人当时的社会地位,“匡扶汉室”如此宏大抽象的理念怎么可能成为其行动的具体目标呢?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自己的小说《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中就赋予了青年刘备一个在我看来更符合常识的心理动机:他与关羽、张飞共同维护的冀州贩马物流线因为黄巾军的起义而被破坏,因此,他必须将他的兄弟武装起来,以帮助朝廷恢复秩序的名义,恢复自己的商业线路。当然,要做到这种他心模拟,作为现代人的我就得大量阅读与研究相关的史料、论文、文物图片,由此努力将自己刻画的汉末英雄的视角内化。
顺便说一句,学写一些微型小说,对于提高换位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男生可以站在女生立场上思考问题,反之亦然,然后男生女生将自己写下的文字交换阅读,以获得对方评价,最终提高彼此理解内心的能力。
总而言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