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节奏与个体化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我们需要解决关于词语“节奏”的一些词源学问题,以便厘清诗歌中节奏和韵律学的关系。法国语言学家埃米尔·本维尼斯特(Émile Benveniste)在《一般语言学的疑难》(
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中提出,大部分词典所给出的“节奏”的词源都是错误的,它们从代表着“流动”的希腊文动词
中得出“节奏”的起源,并因此将“节奏”解释为“波浪的规则运动”。本维尼斯特认为,尽管我们能够在动词“流动”与“节奏”间获得一种模糊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错误的。相反,通过分析希腊词语
在留基波(Leucippus)、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希罗多德(Herodotus)、柏拉图(Plato)以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著作中的使用,他表明:“节奏”原初意为“形式”。希腊文词语
“被理解为整体中各部分特别的排列、独特的形式”
。例如,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中,他认为“事物通过
,
,
有所区分;
是形式,
是秩序,
是位置”
。表示有规律的运动的节奏概念,在五世纪时通过再一次专门化而被固定下来。这可能使我们的探究变得更复杂,因为问题将变成:海德格尔讨论的“关系”是否与形式相关?如果韵律学被看成形式,且如果我们想回归古代的概念,我们是否能将节奏与韵律学等同起来?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于形质论(hylomorphism)的批判展示出他不能容忍将节奏等同于形式的态度。当我们参照海德格尔在《论技术问题》(“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中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四因说的分析时,这将变得清晰起来:
(1)质料因,质料,例如用于制造银制圣杯的物质;(2)形式因,形式,由质料所构成的形状;(3)目的因,目的,例如与由形式质料所决定的圣杯相关的圣餐礼;(4)动力因,在这个例子中指最终完成了实际圣杯制作的银匠。
这种带出呈现即希腊语中
(生产),或德语中
hervorbringen
(能够把……产出/带出来)的本质。海德格尔继续说道:“产出/带出(bringing forth)只有在从遮蔽状态进入无蔽状态时才能发生,这种到来基于并且自由地运作在我们所称的解蔽(revealing)中。希腊人使用
(常被译为‘真理’)一词来表示解蔽。”
甚至在四因说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形质论的原则:形式与质料相分离,质料作为存在的第一因。形式被赋于质料之上以生产出同一性(identity)。在之前银制圣杯的例子中,视觉和触觉都在制造的过程中起作用,工匠将对象带向在场,但却是以强制实施的形式(将预先存在的理念/形式强加于惰性质料之上),抽象思维先于制造过程。这种转变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对存在的遗忘,即蔽合。如果我们依据形质论理解事物,这将阻碍我们对于事物的终极因、对于希腊文词语
(技艺)真正含义的探究,而这个词在古希腊也指艺术。
但现在如果节奏并不完全指形式,那么,它与韵律学的关系将会怎样?形式必须与节奏区分开来——至少时间维度显然予以节奏一种动态,将它与形式这个词区分开来,尽管我们不能拒绝承认它们两者间的密切关系。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未被词源学争论束缚的论点来解决这个问题:节奏给出形式,它赋形(informs)。实际上,这个概念已经被加勒里在《节奏与世界》中采用。加勒里将存在者与个体化对立起来,因为存在者是已然被个体化了的事物。他认为海德格尔对存在者与存在的理解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存在的个体化问题。因此,此在(
Dasein
)的理论总是从已经被给予的某物开始,从我们已经“在其中”的世界和时间开始。加勒里从其同时代的现象学研究者——晚期的梅洛-庞蒂(Merleau-Ponty)、马克·里希尔(Marc Richir)和西蒙东那里获得思想资源。加勒里追随西蒙东,提出了把时空理解为一个个体化过程的观点,这既不来自日常实在的(ontic)也不来自存有论的(ontological),而是来自他所说的“原实在的”(proto-ontic)。proto-源于希腊文词语protos,意为“第一次”“最前面”“最早的形式”。原实在的是尚未个体化的东西,它是先验的,并脱离了时间。
前个体现实(pre-individual reality)是一个被西蒙东用来描述一种个体化之前充满着潜能的状态的术语,即还没有被个体化的原实在。当能量条件、物质条件、信息条件这三种条件满足时,个体化就会发生。相较于海德格尔,西蒙东提出他的这一理论,是因为他更关注当代量子力学研究,而海德格尔只是把当代物理学当作纯粹客观主义、还原唯物主义的思想而已。
节奏的个体化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点?因为如果不能辨析节奏与形式之间的差异,那么节奏概念仍会模糊不清。如果我们阅读主要的词典和百科全书,我们会发现它们总是将节奏指涉为规律的或周期性的重复,以这种方式来理解节奏,就已经假定了节奏就是形式,也就是说,某物
已经被个体化了
。个体化理论能够被初步理解为一种操作,首先存在的是前个体化状态,其中充满着潜能与张力;当能量条件、物质条件以及(通常是非内在的)信息条件这三种条件得到满足时,个体化进程就会被触发。
这个个体化进程会一直持续到一个亚稳态(metastable)出现,意味着此时张力已经被消除。例如,我们能够设想一种过饱和的溶液,当它以某种方式(可能是意外的方式)被加热时,它便开始结晶。结晶过程中,离子间的张力因为新的化学键的形成被消除。同时结晶的过程会释放热量,这维持着液体中转导式的操作,直到液体被个体化,并呈现为一个亚稳态的系统。亚稳态并不意味着所有潜能都被耗尽,即溶液到达平衡(equilibrium);相反,它意味着被个体化了的溶液仍带着前个体现实中的潜能,并且当某些条件满足时,进一步的个体化就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更扼要地解释个体化这一过程,我们能够说,个体化是对张力的解决,并且随之会产生结构的转换。
加勒里进一步指出,节奏的个体化要求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化(temporalization),另一个他称之为世界化(worldification)——法语中的
mondification
或德语中的
Verweltlichung
。
这种理解诗歌中节奏个体化的方式也可以在保尔·瓦莱里(Paul Valéry)的作品中得到回应。我们可以通过亨利·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nic)的《节奏批判:语言的历史人类学》(
Critique du rythme
:
Anthropologie historique du langage
)解读瓦莱里。瓦莱里对诗歌节奏的理解与加勒里从能量的角度思考节奏的个体化有着出人意料的共鸣。瓦莱里非常怀疑词语“节奏”的用法,他说:“我读到或者找到了二十种节奏的定义,但是我不能采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
相反,瓦莱里引申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我引述为“节奏(能量转换中的行动的集合或交替)是一次单独的释放”。
瓦莱里将节奏视为充满能量的系统的转换,使行动处于交替或集合中。这种充满潜能的状态是将要到来的亚稳态系统的前个体现实。我们能够再次读到“当一个行动只取决于它的开始——并保持着某种初始关系时,这个行动便被置于节奏状态”
。节奏不是我们写诗时所依赖的韵律。正如瓦莱里更为准确地定义道:“节奏是那种或多或少隐藏着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尚未发生的事物已经存在,或者事物在其自身中完全展现。这就是所谓节奏。”
节奏总是在形式的掩饰下隐藏和表达自己,尤其是在诗歌的韵律中。
基于对节奏的这种理解,加勒里批评海德格尔不但无法提出个体化问题,而且在其存在理论中赋予了已个体化之物优先的位置。首先,在1951年的《物》(“Das Ding”)中,海德格尔提出根据四方域(
Geviert
)来理解物,即天空、大地、人、神。但是,在加勒里看来,这四方域已经是被个体化了的符号,也就是说,海德格尔是从已经被个体化了的符号来解释存在。加勒里转而用个体化理论替代存有论,从原实在的开始来描述个体发生。其次,“世界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成的亚稳态系统,而相对地,他认为海德格尔想给予同一性与统一性特殊地位。
在引用海德格尔关于手与词语的关系的观点时(GA54,第五节),加勒里批评道:“海德格尔所设想的手、词语与世界中的存在者之间的关系是极其不足的,因为一个作为充满存在能量潜力的结构的能量系统的构成,完全被当代本体论学者忽视了。”他继续道:
在1942至1943年关于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课程中,海德格尔说,当存在似乎未被遮蔽时,当人对存在表现为处于未被遮蔽的状态中时,只有手。像词语一样,手保持着存在与人的关系(
Bezug
),并由此产生了人与存在物的关系(
Verhältnis
)。
依据海德格尔手稿中的这些涉及书写的原句及海德格尔所言,两个决断已经产生:一个是关于存在和词语与人的关系( Bezug )的决断;另一个是关于人与存在者的行为关系( Verhältnis )的决断。加勒里继续评论道:
文本和作品当中的声音以及显要节奏的时间化和世界化( Verweltlichung )过程尚未得到仔细的和足够的澄清。现在,由于没有进一步澄清个体化的问题,海德格尔立即进入对作品的符号化解释,使之建基于四方域理论,而忽视了节奏在个体化阶段形成亚稳态系统的过程中的能量扩张。
我同意加勒里对节奏及个体化的分析,不过我想偏离此种对海德格尔的解读,而相反地指出这种个体化概念尽管在海德格尔的文本中并未明确出现过,但仍是有迹可循且能够重构的,这能引导我们处理关于节奏和技术的问题。在我们之前的分析中, Bezug 和 Verhältnis 并非已经被个体化了的事物,正如我将在下一节提出的,它们对于海德格尔所称的结构/怡合而言至关重要,如同我们在《兰波未死》中看到的,它们定义了诗人的任务。这里我想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行一次与加勒里和西蒙东的个体化理论相兼容的解读,同时,在这个理论系列中来辨析技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