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十九团
猛虎下山振兵威
1938年12月开始,晋察冀军区北岳区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参军动员,1万多名政治纯洁、觉悟高的劳动人民子弟陆续充实到根据地的各个部队。在此基础上,1939年7月间,按照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整军训令,晋察冀军区第19团等一批部队,从游击部队上升为机动性较大、集中性较强的基干兵团,成为敌后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团。
聂荣臻根据这些部队的来源和使命,起了一个意义深远又十分亲切的名字:子弟兵。
由边区子弟组成的晋察冀军区第19团,是一支三营九连制的大团,各营有重机枪排,每连有轻机枪三四挺,全团兵力有2000多人。在成立之初,第19团就特别注意大力加强党的建设,陆续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党员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0%以上,党支部成为连队的堡垒和核心,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可谓兵锋已砺待出鞘。
1940年8月,八路军前方总部组织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开展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破击战役,即百团大战。
根据前方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抽调第19团与其他兄弟部队组成右纵队,在司令员郭天民、政治委员刘道生统一指挥下,破袭乱柳至娘子关间的据点、铁路、桥梁,重点指向移穰至娘子关段,任务是截断铁路交通,随后向阳泉方向扩张战果。
8月20日,战役正式打响。聂荣臻元帅日后回忆道:“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的情景,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铁路全线。指挥所的几个年轻参谋激动地对我说,他们参军以来,还没见过这样红火的战斗场面。”
第19团在团长李和辉、政委林接彪的带领下,各营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炸水塔、烧站房、毁铁路,连续向日军各据点发起猛烈进攻。
在移穰车站方向,第19团官兵趁天黑隐蔽接敌,在最短的距离上突然发起袭击,以迅猛的动作突入车站,靠短兵相接解决战斗,仅消耗了18颗子弹,就顺利攻进车站,将车站水塔炸毁,随后破坏铁路,又将移穰、乱柳间的电线截断回收260公斤。遭到重击的车站驻守日军疯狂反扑,为避敌锋芒,第19团相机退出了战斗。
24日夜,第19团再次出击,将岩会附近九孔石桥炸毁两孔,割断回收电线300公斤。紧接着,趁日军首尾难顾之际,第19团第二次进攻移穰车站,将水塔彻底炸毁,同时又将九孔大石桥彻底炸毁,并破铁路200米,将撬挖下来的铁轨、枕木全部投入河中,并回收电线2000余公斤。
在第19团的破袭下,仅用了8天就炸毁石桥5座、隧道2条,毁铁路1.5公里,割缴电线6900余公斤,使敌在乱柳、盘石间交通通信全部陷入瘫痪。娘子关、乱柳间各据点的日伪军,只能靠飞机空投物资接济,惶惶不可终日。
日军“华北方面作战记录”对这次袭击记录道:“奇袭石太路沿线的敌军为第129师约6000人及晋察冀边区第2团、第19团及抗日军政大学学生队等。8月20日夜,娘子关、程家陇底、岩会、乱柳、辛兴镇、芦家庄等地我各警备队,突遭敌奇袭,公路、铁路被破坏。”
在连续的战斗中,第19团的子弟兵与日伪军反复搏杀,给敌人巨大的杀伤,但自身也蒙受较大的损失,战斗中,团长李和辉不幸牺牲。
我军出击正太路的行动,让日军受到极大威胁,急忙调集重兵,从8月25日起,向我军展开反攻。8月29日,根据晋察冀军区命令,第19团隐蔽抵达郝家庄一带集结待命。
此时盂县一带,由于日军抽调兵力进攻第129师,使得当地守备力量极为空虚,县城周围据点中的兵力,多不过200余人,少的甚至只有二三十人。人民军队的战术选择,一向讲究敌进我进,专找对手薄弱空虚处攻击。
这一次,第19团趁机向盂东攻击挺进,第2分区特务营、游击支队也配合作战,连续袭扰盂北日军各据点。“盂东盂北各据点敌军均异常恐慌,将笨重东西运向盂城,个别据点并拆毁工事,告别房东,有撤退之模样。”
9月1日,第19团先以一部攻克盂县东北的日军关头村据点,守敌仓皇退至西南会里村据点固守。另一部攻占盂县东南的河底镇。
在进攻会里的战斗中,第19团特别注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认真汲取经验教训,特别注意“利用地形、地物的确实,接敌运动的荫蔽”,组织连续冲锋4次,自身却无一人伤亡。会里一战,毙敌20余人,第19团旋即向南挺进,再克下社敌据点,歼敌30余人,自身仅伤一人。接着,第19团乘胜猛追,激战一昼夜,又将上社攻克,守敌大部被歼。
残余日军百余人,在盂县城和西烟据点100多人的接应下,于5日向盂县城方向逃窜。第19团立即派出5个连赶到上社附近,协同特务营展开追击,另派1营在盂县城北截击。6日上午,逃跑日军退到兴道村,便被我军包围,激战5小时,大部被歼,日军中队长当即毙命。缴获武器装备甚多,俘敌14人。残敌80多人逃到神泉附近,被我军包围在罗里掌山。
此时,第19团指战员已经冒着风雨连续奋战半个多月,不少战士九天九夜都没有睡过觉,但是一接到追歼敌人的命令,就迅速攀登嶙峋陡峭的罗里掌山,向敌人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势如破竹”荣誉战旗
9月18日,日军独立第3、第4、第9混成旅团等部,调集兵力向盂县北部进犯。第19团在右纵队的统一指挥下,先敌设伏。20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经过数日激烈战斗,日军未能越雷池一步,被迫于25日全线溃退,纷纷向原据点撤退。
至1940年12月,第19团连续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纵横数百里,不怕疲劳,不畏强敌,共歼日伪军数千人,打出了“子弟兵”的威名。当月,第19团被晋察冀军区授予“势如破竹十九团”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