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子团
铁锤砸烂“乌龟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4支队整编为新四军第2师,首任师长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十位大将之一的张云逸,副师长是罗炳辉。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共和国军事家共同指挥新四军第2师同日伪顽军进行了坚决斗争,“铁锤子敲碎乌龟壳”正是其中经典的一战。

“铁锤子团”所获荣誉
1941年10月,顽军(桂系)第171师附第8、第10游击纵队共部6个多团7000余人向我军淮南路西地区发动进攻,新四军第2师第4旅奉命率第11团、第12团赶赴路西参战。
新四军第2师首长商讨如何打好这一仗。张云逸师长与罗炳辉副师长研究认为:以新四军现有的装备水平,只有采取短促、猛烈的一击,战术上求得速决,使顽军措手不及,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张云逸说:“大桥是我们路西根据地的心脏,也是桂顽的主要阵地,守敌第171师第511团1营的官兵较为善战,号称‘乌龟壳’,特别是这个营的营长韦刚生性残忍,诡计多端。这里还驻扎着土顽兰荣甫和定远县警卫中队、常备大队,总兵力有1100多人。我们只要先砸掉大桥这个‘乌龟壳’,路西的战情就会大有改观。”担负这次主攻大桥任务的是第4旅第11团,此时驻扎在路东中心区古城镇。它的前身是1935年1月第二次组建的鄂东北独立团,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1941年2月整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1团。罗炳辉在第11团受领任务时特意强调:“你们面对的敌人战斗力较强,是一颗钉子,很难对付。打蛇要打七寸,要抓住敌人的致命点,狠狠地打,敲碎它!”
罗炳辉最后明确提出:“哪个团攻下大桥,就授予‘铁锤子’光荣称号!看我们的‘铁锤子’怎么砸烂这个‘乌龟壳’!”
第11团团长吴华夺在长征途中就曾经担任过红25军手枪团1分队队长,曾被徐海东将军救过一命。徐海东当时号称“徐老虎”,吴华夺打仗也非常英勇顽强,人们都戏称“徐老虎”手下还养了一只“吴老虎”。
经过100公里的行军,部队抵达大桥镇东北10公里的永宁集、泗州庙一带集结。
大桥镇是定远县一个中等大小的镇子,因为池河支流穿过,河流上又建有两座老式石桥,故而得名。该镇以桥为隔,分为大街、小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曾经就驻扎在这里。
顽军在大桥占据了很多天,早已做好了防止新四军杀回来的准备。构筑的工事十分坚固,还有很多明碉暗堡,墙外又挖了深3米、宽5米的护城壕,壕外还布有铁丝网。
第二天深夜,吴华夺率领第11团完成了对敌军的包围。突击队120名队员沿着小河堤摸到了小街的西南角。突击队队长程照明率领第一组迅速摸到兰荣甫大队的后门,越过土围子冲进小街,以手榴弹开路,很快歼灭了小街西南之敌。
当他们杀进兰荣甫队部时,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吓蒙了,没来得及抵抗,就纷纷缴械投降了。突击队员四处搜寻,就是见不到兰荣甫的踪影。
队员们见附近有几个柴草垛比较可疑,就端着刺刀在柴草垛里乱戳,突然听见有个柴草垛里大叫一声,一个人捂着冒血的屁股从垛里爬了出来,连连磕头求饶。
程照明厉声呵斥道:“站起来,我们优待俘虏。”听到这句话,那个人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瞄了一眼程照明转身就要跑。但是眼疾手快的程照明早已用枪顶住了他的后脊背。
“站住,你到底是什么人?”
那个人又跪倒在地上,颤巍巍地说:“别开枪,我……我是卫兵。”
“你们队长跑到哪里去了?”
“我……我不知道哇……”
话音刚落,一个路过的俘虏上来指认说:“他就是你们要找的兰荣甫。”
这边抓住了兰荣甫,那边2营也扫除了大街北侧的几个据点,消灭了韦刚营十几个人。
直到这时,韦刚才感到新四军来头不小,当即决定北守南攻,实施反击。
对方毕竟是正规部队,有一定战斗力,也很快就组织起了反击的力量。凭借火力的掩护,敌方一面顶住了2营的进攻,一面派出几股分队向1营所在的小街发起冲击。
韦刚的反击显示了桂军夜战的非凡战斗力,他们以火力掩护,放出许多小群士兵,多箭头多层次地指向第11团1营,意在夺回小街。吴华夺知道桂顽战术反应灵敏,敢于孤胆作战,动作勇猛得近乎野人拼命,便令1营依托小街北城,就地抗击,以火力和近战拼搏,大量杀伤韦刚的有生力量。
就这样,1营依托小街北城与敌人展开反复厮杀,连续打退敌人20多次反扑,阵地上硝烟弥漫,喊声震天,一时难解难分。在大小两街之间,往返冲杀,小的冲杀数不清,较大规模的逆袭与反逆袭就打了3个回合。吴华夺命令1营突击队:“你们要依托小街北城,全力抗击,粉碎敌人的反扑。”
第11团突击队与1营1连冒着敌人炮火跟踪追击,从桂军反扑出口突进大街,占据一角,1营相继跟进,继续进攻。
与此同时,2营向大桥西北敌外围阵地发起攻击,扫除了大街北侧小据点多处,拂晓时推进到大桥西北一线,但随后的多次攻击均未奏效,与顽军形成对峙。他们只好以积极动作攻城,尽力将敌人火力兵力吸引过去,减轻1营方向的压力。
3营进到大街西侧时,也受阻于桂军的地堡群。1营主力与团突击队依托突破口,攻击前进,真是步步受阻,每前进一步都相当吃力。桂顽利用堑壕和各类火力点,大小群相结合,迂回反击,正面顽抗,就是一个人也敢白刃格斗。
1营指战员明显地感觉到,攻打有严密防守体系的桂军,比攻打同等条件下的日军还要困难。战斗一直打到11时,南、西、北三面均无突破性进展。第11团伤亡增多,桂军气焰没被压下去,战斗呈胶着之势。
吴华夺遂令3个营都停止攻击,召开战场“献计会”,调整队形,重新动员。这时野战司令部也电询战况,问第11团需不需要支援。吴华夺、蔡炳臣早已下定决心,在午后全歼韦营,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动用上级机动部队,防止战场情况突变。
随后吴华夺将团指挥所移至南小街,以利于现场指挥。午后1时30分,第11团仍以南面为主要突击方向,再次发起猛攻。激战约半小时,第11团已多处攻入土城。
至此,韦营已是四面受攻了,但他们自恃弹药充足、能打,分头反扑。第11团把缴获的武器都用上了,火力已占压倒性优势,韦营已有相当伤亡,还在做困兽般的顽抗。战斗虽有所进展,却极为残酷激烈,逐屋争夺,你死我活地拼杀着。
3连连长黄道钧连续刺倒七八个敌人,但仍被10多个敌人团团围住。他拉响了身上的3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下午2时许,突然刮起西南风,吴华夺一看风向,知道机会来了。他命令3营在上风口迅速点燃稻草,进行火攻。火借风势,风长火速,霎时间,敌人盘踞的院落里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敌军被压制在营部大院里竟然动弹不得。
敌营长韦刚狗急跳墙,命令用机枪开路,妄图凭借优势火力带领200余人进行突围。不想刚刚冲出营院,就被3营7连切断围歼。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韦刚苦心经营的“乌龟壳”还是被我们的“铁锤子”砸了个稀烂。与此同时,企图增援大桥的桂军顽固派第511团2营的一个加强营于当天下午向大桥方向增援,进至新张家附近时,遭遇新四军第2师第6旅第16团的毁灭性打击。
第6旅第16团3营利用有利地形密集射击,1营与特务营包抄迂回。18日拂晓,意图进行反击的国民党军第10游击纵队司令李本一,率领保安6团800余人向大桥袭来,也被第12团打退。
当天中午,第13团乘势以5个连的兵力攻克广兴集。在全体指战员的奋勇作战和参战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大桥战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原本驻在附近的日伪军一看新四军真的是不好惹,也都躲进了定远县城。新四军勇夺大桥镇,是皖东反顽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一仗沉重地打击了顽军,稳定了路西的局势,坚定了路西军民坚持斗争的信心。

“铁锤子团”荣誉战旗
第2师副师长罗炳辉没有忘记战前的承诺,为表彰先进,以利再战,赶到路西,主持召开了大桥战役祝捷大会,罗炳辉代表师部宣布授予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第11团、第16团“铁锤子团”的光荣称号,并分别颁发了“铁锤子团”锦旗一面。他说道:“你们不愧是我们的铁锤子,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光荣的‘铁锤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