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经运之八
观物篇之二十



右午会第六运也。运卦当姤之大过,世卦分大过之爻。
初夬二咸,三因,四井,五恒,上姤。夬之初九为大过,二三革兑,四五上为需为大壮为乾。威烈前直鼎之丙辰,至革之已卯凡二十四年。九鼎以震,其鼎耳革乎!
初命晋大夫为诸候,宜其辰矣。安王直革、兑、需、壮之世,田氏并齐,韩、赵、魏分晋。需於血者顺听,壮於趾者乎穷,其何能救?
烈王嗣位,齐威来朝,犹知有君也。观杨於王庭,可不谓非礼勿履乎?然亦仅矣。
显王直大壮之癸丑,明年直乾,越咸之革、大过、萃。其时慧星见西方。
公孙鞅入秦,作冀关,徙都咸阳,并诸小乡,聚集一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具。废井田,开阡陌,更为赋税法。其更革周制,过挠不惧,萃孚鲜终,旧章乃乱。胥与卦应。
时则孟子初至梁,陈仁义,黜利於举世言利之日,岂非拔萃而大过人哉!
自是咸之蹇,慎靓直之咸之小过而遁,入於困之兑,而萃而大过而坎,凡五十九年,赧王终之。
西周邑三十六,口三万,并献而秦有矣。在夬之乾初,周东西分,至是困之解,并亡於秦。
时东周比亡止七邑。秦迁西周公于惮狐聚,东周君於阳人聚,应幽谷蒺藜之困焉。运卦姤角上穷,世卦过涉灭顶,其分爻卦直困,适与会矣,按周为三王之盛,平王以复。降而五伯,功罪定於《春秋》;流为七雄,义利判于《孟子》。
维时周之本末俱弱,栋挠失辅,寄命东西枯杨之华耳。若奏者诈力取之,郊雍见帝,乃先六国而潜移於吕,嬴氏又岂久哉!
始皇当困之讼,入井之需,而蹇而坎。
於时灭六国,制海内,更号皇帝,恣宴乐,而宫阿房,御胡寇而城临洮,通渠川而凿泾水,东巡浮海,卒崩沙丘。
斯、高矫命杀扶苏,立胡亥,是为二世。变在望夷,在困三有“入宫不见”之占,坎初有“入穷失道”之戒,凶何如之?或谓沙丘未必非需沙之验,岂其然乎?
若井之大过,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援山扛鼎,力大过人,卒为汉禽。汉以德胜,又大过於楚以力也。
变而井之升,井九五变六,坤母用事,而有井、坎血伤之惨。其应人彘乎!惠帝废听政,虽以顺事,疑於升虚邑矣。
甲寅立无名子,丁巳立恒山王。时太后女壮,欲阴移汉祚。平、勃安刘,志疑而进退不果。
既乃利武人之贞,勒兵入北军,尽诛诸日,迎立代王恒,是为文帝,在位二十三年。
盖其分爻所直井之巽,而又直恒之大壮与小过也。
大壮勿履非礼,小过无失恭俭,恒久不已,帝德有焉。
故初不病浚,终不病振,中不贻羞吝而悔亡。岂非恒和之世欤!
武帝因之,而侈大贪功,直恒之大过与鼎,并姤之乾,遁而讼,凡五十三年,海内虚耗,欲求无悔得乎?
至巫蛊讼太子之冤,尤大失父子恒道。悲夫姤之巽、鼎,昭帝直焉。博、陆以武人之贞,辅幼主申命行事,群小谋反,而皆伏诛,倘鼎有实,我仇不即,而终无尤者耶?
至姤之大过,废昌邑,立宣王,栋不挠而复隆,可与有辅矣。僵柳虫兆,倘即枯杨梯应耶?至是,午会之姤运讫矣。
按已上六运,各举事征卦应,似亦附会臆说,未可胶柱而求。在学者即其象,得其意而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