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通神
江淮之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是来也突然,去也突然,只留下惊鸿一瞥的重要遗址。
凌家滩遗址蔓延在长江支流裕溪河北岸的高岗之上,面积达 160 万平方米。最高处为墓地和约 1 200 平方米的人工堆砌平台,祭坛下层为黄斑土,中层为含有石块、小石英颗粒和粗黄沙的胶泥状土,顶层平整,由掺杂了卵石、小石英颗粒、小黑色玛瑙颗粒的黏土铺成。墓葬分布在祭坛之上及其周围,此外还有积石堆和祭祀坑等遗迹 [21] 。
墓葬成排分布,目前发掘了 50 余座,呈现出明确的等级差别。大型墓随葬品多在 100 件以上。随葬品最丰富的07M23,长 3.45、宽 2.1 米,填土中放置了一件长 72 厘米、重达 88 千克的玉猪,为中国史前时代最大的玉雕作品(图二二) [22] 。该墓共有随葬品300 余件,包括玉器 200 余件、石器97 件和陶器 31 件等(图二三)。玉器种类主要有钺、璜、玦、环、镯和特殊器物。墓主头部附近放置了 20 多件玉环,大环套小环,环径 4~9 厘米不等;胸部放置10 件玉璜;玉玦 34 件,主要在胸部以上位置;在腰部位置发现 1 件抽象玉龟和 2件同样为抽象玉龟的斜口筒形器,里面各有 1 或 2 枚玉签(图二四;图二五,11、12)。石器主要有钺、锛和凿。墓主身上,摆放着玉钺 4 件和石钺 9 件;锛和凿分7 排铺在墓底。陶器中鼎、豆各有多件。在墓葬东北角,即墓主脚下的位置随葬 1件大口缸。

图二二 凌家滩 07M23∶1 玉猪

图二三 凌家滩 07M23 全景
(采自《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的新发现》图版肆)

图二四 凌家滩 07M23玉龟出土情境
(采自《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的新发现》图版肆)

图二五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器
1.鹰(98M29 ∶ 6) 2. 龙(98M16 ∶ 2) 3. 蚕蛹(98M29 ∶ 9) 4. 蚕(87M9 ∶ 62)
5. 兔形梳背(87M10 ∶ 7) 6. 护腕(87M2 ∶ 7) 7. 双虎首璜(87M8 ∶ 26) 8. 版(87M4 ∶ 30)
9. 龟背(87M4 ∶ 35) 10. 龟腹甲(87M4 ∶ 29) 11. 抽象龟(07M23 ∶ 123)
12. 抽象龟/斜口筒形器(07M23 ∶ 125) 13. 猪(07M23 ∶ 1)
87M4 是另一座“豪华”大墓,长 2.75、宽 1.4 米。填土中有 1 件巨型石钺,重达 4.25 千克。随葬品共 145 件。其中玉器 103 件,包括著名的玉龟和有刻画图案的玉版。龟由分开的腹甲和背甲组成,两侧有穿孔可以连缀(图二五,9、10;图二六)。玉版出土时,夹在龟的腹甲和背甲之间。大型墓葬 98M29 有随葬品 86 件,其中玉器 52 件,包括 3 件玉人和著名的胸有八角星纹、双翅末端为猪首的勾喙玉鹰(图二五,1;图二九)。此外,被严重破坏的 87M1 中,也随葬 3件玉人。87M8 有随葬品 64 件,包括两端均为虎首的玉璜 1 件(图二五,7;图二七)。

图二六 凌家滩 87M4∶29、35 玉龟

图二七 凌家滩 87M8∶26 双虎首玉璜
这些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玉器比重很大,超过三分之二,其次为石器,陶器数量相对较少。可见,凌家滩先民与红山文化先民一样,表现出对玉器的特殊重视,随葬玉器数量更是超过红山。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凌家滩玉器承载着与红山相同的“天极宇宙观”和宗教内涵。
凌家滩玉版外表呈方形,侧视中部略凸起,刻画复杂图案:中心为两重圆圈,内圈里有八角星纹,两圈间有形态如绳索的图案连接;外圈和玉版的四角间有同样的绳索相连(图二五,8;图二八)。此玉版应为凌家滩人宇宙观的模型:双重圆圈代表圜天,玉版长方形的轮廓象征大地。中心的八角星纹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太阳的标志 [23] ,但与其在图像中明显位于天体中心的位置并不相符 [24] 。八角星纹最常见于豆盘和钵等器物的底部,还多见于纺轮上,确切表明它位于可以旋转的物体的中心,应是位于天顶的天极标志。很多学者认为玉版为后代式盘的前身 [25] ,式盘的中心也正是天极而非太阳。玉版上绳索一样的图案,表示天的不同层次之间和天地之间有绳索相连,形成“天网”结构。这与《楚辞·天问》中“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等词句表现出的原始宇宙观非常符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玉版出土时被放置在分体玉龟的腹甲和背甲之间,更表明玉版和龟均与宇宙观密切相关。在凌家滩人的观念中,龟如同宇宙的天然模型,龟背隆起像天,龟腹平整像地。

图二八 凌家滩 87M4∶30 玉版
玉鹰胸部驮着八角星纹,表明在凌家滩人的宇宙观中,天极也是由神鸟驮负的。鸟翅两端的猪首,同样代表北斗之神。这件特殊的玉器,应该表现了北斗环绕极星旋转、指示四季变化的“宇宙秩序”。

图二九 凌家滩 98M29∶6玉鹰
与昆虫崇拜有关的信仰在凌家滩同样流行。在M29 中,发现 1 件特殊的玉器,发掘者称为玉“蝉”,白色,长 3.6 厘米,实际应为蚕蛹(图二五,3)。87M9 中发现 1 件玉“丫形器”,白色,长 4.1 厘米,形状与红山文化丫形器相似,但小得多,更像蚕的身体(图二五,4)。07M23 填土中的那件大型圆雕玉猪,头部是写实的猪首,身体则如巨大的蚕蛹,表现的是代表北斗之神的猪破蛹而出的状态(图二二;图二五,13)。98M16 中的玉“龙”,白色,长径 4.4厘米,身体勾曲,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只是更小且有角(图二五,2;图三〇)。

图三〇 凌家滩 98M16∶2 玉龙
凌家滩出土的 6 件玉人,整体姿态都酷似牛河梁玉人(图三一、三二)。只是98M29 中的 3 件,双腿弯曲更甚。值得注意的是,凌家滩 6 件玉人的小臂超过二分之一的部分均刻画密集的平行横线,使得该部分如同蚕幼虫的身体。87M8 中随葬了 16 件玉镯,分为两组摆放,每组 8 件,位置正当小臂。因此,玉人小臂的密集平行线表现的正应是玉镯。如此密集佩戴玉镯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正是表现佩戴者的“昆虫性”。87M2 随葬了 1 件“护腕”,形状与红山文化牛河梁N3M9 随葬的带瓦楞纹玉护臂相似,其功能也应相似,同样是表现佩戴者之“昆虫性”(图二五,6)。

图三一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人
1. 87M1 ∶ 2 2. 87M1 ∶ 1 3. 87M1 ∶ 3 4. 98M29 ∶ 16
5. 98M29 ∶ 14 6. 98M29 ∶ 15

图三二 凌家滩 98M29∶15玉人
总之,凌家滩与辽西地区有非常相似的“天极宇宙观”和对昆虫蜕变与羽化之力的信仰。社会领导者刻意以玉器彰显自己入幻通神的宗教能力,对这一能力的宣示,也是凌家滩社会上层获得和维护权力的最重要手段。凌家滩墓地背后的政治组织也达到了“古国”的阶段,与红山文化不同的是,凌家滩高等级墓葬中,放置相当数量的玉钺和石钺,说明其社会领导非常重视斧钺象征的武力和世俗权力。换言之,凌家滩社会的领导者们同时看重宗教与世俗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