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真情昭日月(序)
“酒淡邀朋友,茶香论古今。”我和独孤先生相识于工作,意趣相投成为朋友,近日他嘱我为其新作《雪岩劲松》作序,我欣然应诺。
我钦佩他几十年坚守教育初心,办学效果日益显著,成就了无数学子,也成就了他自己。也正因如此,我比较了解独孤先生其人:他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委会副理事长,现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小学初中分会理事、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委会理事长,是全国民办中小学优秀校长、市教育评估专家、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教育知名人物,当代著名诗人……
我辗转地听说《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杂志副总编江岚先生曾称其为“诗匪”。当时,我对“诗匪”一号不甚了然,直到拜读了他的《雪岩劲松》,对这一雅号才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体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诗词造诣,在这本《雪岩劲松》中有明显体现。全书共分七十一章,每一章都像章回体小说一样精心拟写回目。这些回目,骈俪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姑且随手拈出几例,比如第一章“贫穷岂夺书生气,耻辱难泯斗士心”、第六章“浮利虚名轻似土,良知道义重如金”、第十八章“不忍黄沙遮望眼,岂容污水灌心田”……这些回目,分明就是一些诗词妙句,看似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实则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除此之外,他还在书中恰当地插入了不少自己创作的诗词。据我不完全统计,本书引用了他的古体诗词二十二首、现代诗(含歌词)五首、楹联十一副。另外,书中还写到了一些明显可以看出作者诗词功力的事例,比如第五章就写到了培训班上与培训专家关于“八千里雷霆轰不断,九万万同胞要团圆”的理解之争;写到了酒桌上行酒令,限韵联句。
可以说,在本书中,他“诗才恰似三江水,滚滚滔滔涌笔端”,甚至也可以说他“诗意满身无藏处,都从书页长出来”。
至于他的“匪”,从书中所记述的纪元初来看,我以为独孤先生借纪元初所表现的“匪”气主要有三:一是他刚毅坚强,豪放不羁,不唯书,不畏上,不媚上,自有一番风骨,故而有领导谓纪元初“不好相处,匪气十足”。二来因为他敢为人先,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时破常规,不拘时俗,不惧世俗,故而众人谓之“不讲规矩,匪气十足”。三则因为他嬉笑怒骂皆入诗文,似失谦谦君子之温润,偏涌“草莽土匪”之雄横。
由此小说观之,“诗匪”一号似贬实褒,似毁实誉,实为他文才与气度之高度概括。
当然,小说中的纪元初也有独孤先生的影子。正如纪元初一样,他对自己的个性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他有时爱骂人,甚至和鲁迅先生一样骂出了水平,骂出了特色,骂出了风格,骂过的人也一样涵盖政界、教育界等各个领域。不过,就像有人评价鲁迅先生“他骂过的人不一定都是坏的,也不一定都是错的”一样,纪元初有时候也可能主观武断,略显简单粗暴。从第七十一章中,他写纪元初的一件事可见一斑:有一次,县里刚调来一个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而社会上谣传此领导的颇多负面新闻,他因此就瞧不上这个领导。“在一天夜里,别人请我餐叙时,那位领导也在场。我喝多了,与那位领导就话不投机,竟然爆粗口骂了他,他就批评我,可在他猝不及防时,我扇了他一耳光后,居然扬长而去。”而“后来,我和这心宽似海的领导成了好友”。对此,纪元初自己总结道:“以上这些叫个性也好,习惯也罢,能列为‘好’的不多,列为‘坏’的倒不少。对一些坏个性、坏习惯,我多次暗下决心要根除,可是一个习惯一旦养成,要根除,真还比上天入地难。”
从我认识独孤先生这些年来,所感知的他似乎与纪元初是同类项。
不过,读完《雪岩劲松》,我心里最强烈的感受是:总把真情昭日月,雪岩松劲自从容。
这种感受首先源于一种共鸣:我也曾经当过老师,对教育有着特别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也唤醒了我尘封的记忆和美好的青春,让我对他所描述的社会背景和相关生活有了更深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综观全书,他回忆了1977到2023年这四十六年的杏坛生涯。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渲染出一个用赤诚写就的硕大的“情”字。书中的一字一句,都饱蘸着他的真情:有纯真的爱情,有诚挚的友情,有温暖的师生情,有不屈的奋斗情,有无私的奉献情,更有热切的家国情……最让我感佩的,是他的拳拳教育情。读完这本小说,我感受到他的办学理念、办学初心、教育情怀和奋斗精神,进而备受感染。
“四十六年教育情,立德树人满眼春。”四十六年奋斗,披荆斩棘,鹰击长空天风壮;近半世纪拼搏,乘风破浪,鹏飞万里海浪春!
从大处综观,四十六年来,他用满怀真情为教育谱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为办好公平而有质量、温暖而有良知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说中,纪元初是个有粗有细、睿智、坚毅的男子汉,他以初一都未读完的辍学生身份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此步入教坛,在红星民办初中一战成名,到大兴初级中学鹤立鸡群,攀南山顶上办大兴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战天斗地,徙号子口换大兴初级中学新颜,开西南地区公办学校改革之先河,创大兴教育集团坚实之基业。
这本小说书写了一个敢争一流的教育工作者纪元初,他创办的大兴教育集团已经二十余年,下辖六所学校,在校师生员工有近两万人,教育教学特色突出,办学成绩蜚声西南:自创办以来,纪元初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成绩上也喜获丰收。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茅,重本上线率已近九成;中考成绩连年稳居全市领先阵营;小学教学质量年年斩获大丰区头等奖。集团荣获“全国民办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语文教学十佳示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教育功勋著名特色学校”“市民主示范校”“市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市五一劳动奖状”等众多荣誉,被媒体誉为“西南地区民办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些辉煌成就,并非理所当然,在书中你可以看到纪元初带领师生在凄风恶雨中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这些辉煌成就,却又自然而然,在书中,你还可以读出纪元初领导的教育集团锐意进取、美丽蝶变的水到渠成。
从小处细看,他用满怀真情投入管理,让集团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人性关怀。可以这样说,从他1994年执掌大兴初级中学开始,近三十年来集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充溢着真情:全面树人重德育,五心教育蕴温情;锐意改革重民主,铁腕背后是柔情;管理精细重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科研兴校重交流,润物无声自有情。
他提出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主张既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面向学生、家庭、社会、国家的未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其实,“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根本在一个“情”字,在于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心学生终身发展的真情,在于服务家长、回报社会的深情。
即使从学生个体这样的细微之处着眼,他也用满怀真情帮助一个又一个学生改变了命运的齿轮,帮助一个又一个家庭实现了梦想。他始终秉持着“为民育好人,为国造良才”的理念,燃烧真情,点亮心灯。
1977年,还在大讲“以阶级斗争为纲”,他坚持有教无类,冒着犯政治错误被批斗、被判管制生产的风险,擅自招收没被录取的富农儿子入校就读,帮助一个家庭改变命运。
他多次不顾个人利益命运,不怕担责,帮学生渡过各种难关,进而使他们跳出农门,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他想方设法,废寝忘食,帮助不少有身体疾病或道德缺陷或心理困扰或学习障碍的学生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困境,改变了人生。
这样的例子,书中俯拾皆是,无一不洋溢着他对学生的拳拳真情。纪元初的教育真情,也体现在不忘办学为公、不为一己之私的初心。他办学不为私利,不为个人小利,这一点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过程中表现得极为鲜明。
2010年,他参加教育部和全国人大在上海召开的会议,获悉《民办教育促进法》大致修改方向,了解到修改的核心有二:一是取消合理回报,二是收回投资者对校产(主要指房地产)之拥有权。纪元初回校后立即召开出资人大会,介绍了相关情况,特别说明这些是法治的必然,因为民办教育是公益性的,许多国家的法典里也是这样规定的。当时,很多人对法治是陌生的,甚至绝对不相信这样的修法会发生。
后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很多民办学校举办者惶惑不安,大兴教育集团的出资人也顾虑重重。但纪元初高屋建瓴,引导出资人不忘办学初心,不计较个人得失,较好地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修法过程中,纪元初不但坚持初心不动摇,还四处奔走,积极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从2011年至2016年,他先后写了调研报告十一万余字。
不管民办教育法怎么修改,纪元初的教育真情不会改变,诚如他自己所说:“只要不是法律强行禁止举办民办学校,我将不改搞好教育之初心,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从小说中得知,纪元初的不忘初心,还体现在不为利益所惑。新法尚未公布时,有出资人主张在当时法律的框架下把学校卖掉分钱,甚至有买家允诺单独给他两千五百万;也有人主张不能再把结余资金投入基建中去,应该把每年结余的钱全部分掉。对此,他坚决反对,也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财富。2012年,有两位领导强力推荐一位富豪与他合作,准备在富豪新建的小区内修建大兴教育集团分校,以此拉高房价。他拒绝了这样的诱惑。2013年前后,上级允许民间登记注册开办小额贷款公司,不少人邀他以学校流动资金入伙。面对这些高利润的诱惑,董事会中也有人主张参与,但纪元初坚守办学初心,坚决反对,最终使学校逃过了“倒闭劫”。
纪元初的教育真情,还体现在面对大灾大难时的高瞻远瞩、从容镇定、运筹帷幄和率先垂范。
2020年正月初六,疫情已蔓延到了全国。纪元初果断组织集团几所学校教导主任及以上的干部开会研讨对策。会上,他首先阐明了自己对疫情的预判,要求打好抗疫保学攻坚战,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他先后起草了八个抗疫保学的文件,并发在校务委员会工作群里讨论,修改后予以执行。
在抗疫保学阶段,他共进行了六次调研,召开了八次会议,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他还不顾年老多病、容易感染的现实情况,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与师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在他的带领下,集团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群策群力,直面这一次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组织能力、教育水平的大考,交出了一份学生、家长、社会都格外满意的答卷。
凡此种种,书中不胜枚举,四十余万字的记述,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纪元初在大是大非面前,爱国立场坚如磐石。20世纪的1998年,他不仅规定师生不得参加一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满满的洋节,还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与违纪者辩论。
可以这样说,纪元初情根深种,所以自然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家国;所以自然关心家长,关心社会,关心民生;所以自然成为大丰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民主管理的践行者和先进理念的倡导者,而这种种又自然流出笔端,化为汩汩教育清泉,浇艳首首感人诗篇。
由此看来,纪元初既是教育家,也是诗人,这双重身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正所谓:诗匪从来无匪气,深情自然是情痴。赤心不改昭日月,总把家国入歌诗。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也许,心有大爱,勤勉谦谨,不惰不骄,有傲骨无傲气,便是纪元初成功的秘诀。
现在,纪元初提出了集团“一个愿景、两个创新、四个不动摇”的指导方针,要求坚持办好教育不动摇,坚持学生终身发展不动摇,坚持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不动摇,坚持办学为公、不为一己之私的初心不动摇。
总之,独孤先生笔下的纪元初是真心可以向丹阳的定海神针,有纪先生这样办学不为谋私利的教育人,大兴教育集团一定可以实现“把集团所属各校打造成西南地区百年品牌强校”的愿景,并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还想说,我知道的独孤先生自幼孤苦伶仃,受过各种各样的苦,但是他从不埋怨小时的不幸,而是把吃的苦变成锻炼自己成长的条件。苦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而坚毅的性格和对党、对国家赤诚的心推动他为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得出《雪岩劲松》这样的作品,才能状写出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纪元初来。
在此,对独孤先生的大作付梓表示祝贺,并期待读到他的新作!
是为序。
作者简介:
王佐书,男,汉族,1947年9月生,北京人,大学学历,本科学位,教授,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教授、系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民进黑龙江省委副主委、主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