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市场中存在的两种分配及最理想的分配结果
经济活动主要是生产和交换,全社会的人各有分工,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转。既然互相合作才能共同创造出财富,所以当蛋糕做出后,必然牵涉到分配问题。分配问题也就存在于生产和交换——这两个环节中。
一是在生产环节。即生产者与要素提供者、国家之间的分配。比如说,一个企业某年利润是1千万元,那就面临着这1千万的分配问题,给土地所有者多少钱?给银行多少利息?给工人多少工资?给政府多少税收?最后剩多少钱留给企业是合适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劳资分配,即老板和工人之间怎么分配?工资开多少钱才算公平。
二是在交易环节。即总剩余的分配。什么是总剩余呢?就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什么是生产者剩余呢?大致举个例子,比如,一袋馒头成本是20元,现在以25元价格售出,那么生产者剩余就是25 -20=5元,你理解成生产者剩余就是利润也没有太大问题。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呢?比如,你很饿,想买一袋馒头,假如你感觉这袋馒头问你要60元都值,那么如果馒头铺的老板愿意以25元售价售出,这时候消费者剩余就是60-25=35元,即你花的钱和你心理上能接受的最高价位之间的差值,你买到这袋馒头后会有一种自己赚到35元的感觉。你和馒头铺老板创造的总剩余就是5+35=40元。这时,不难发现,当一袋成本为20元的馒头摆在馒头铺老板和你之间的时候,馒头价格只会在20—60元之间成交,太低,馒头铺老板不干;太高,你不干。价格的高低也决定着你和馒头铺老板之间在40元总剩余上的分配,价格高,生产者剩余多,消费者剩余少;反之,生产者剩余少,消费者剩余多。价格定多少才算公平?
按照社会主义分配理念,两方合作共同做出一块蛋糕,怎么分蛋糕公平?那是按照贡献分配,即谁在中间的贡献大,谁就得的多,谁的贡献少,谁就分得少。可是两个人的贡献怎么计算呢?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即便是把最讲公平的几个法官请出来,恐怕他们的判决也不尽相同。除非把上帝请出来,让神来鉴定谁的贡献更大,谁应该多得一些。因此,贡献这个东西可以想象,可以假设存在,但现实中很难精确衡量,我们无法从逻辑上证明或是发明一台仪器精准衡量出每个人的贡献,进而确定某种分配方案是最公平的。当然,如果能够精确计算出每个人的贡献,然后再确定价格、工资体系,那就意味着找到了公平分配的价格体系、工资体系,进而实现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