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优秀劳动力的高报酬能反映真实贡献么?
先讲个故事,李四上街,看见张三,上去就对张三脸上狠狠打了一拳,张三鼻青脸肿。张三大怒,厉声质问李四:“你为什么打我。”李四诧异地说:“我是看你优秀对你好才只打你一拳,不信瞅瞅街上其他的人,我是给他们每人都捅了一刀,我对你不知相比其他人好了多少,还不感谢我?”张三回头一看,果然很多人都捂着肚子、鲜血直流。张三大喜说:“感谢你看得起我,感谢你给我的优厚待遇,我一定努力工作。”故事中,李四代表自由市场,张三代表相对优秀的劳动力,其实张三和街上其他人同样受到不公平待遇,不过李四利用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攀比的心理,让人感觉到优秀的人确实比不优秀的人报酬高,市场很公平,成功制造了自由市场会给优秀的人高报酬的假象罢了。
我们还用张三开饭店做例子。假设6个厨师的边际贡献分别是20000、10000、5000、3000、1500、500元,市场上一个厨师的月工资5000元。张三会雇佣到第三个厨师就结束雇佣行为。这里为了便于计算,也就是说雇佣到第三个厨师时,张三获取零元利润也能接受。假设张三已经雇佣了2个厨师,下面正考虑雇佣第三个厨师。
这时,如果市场上来了一个比其他厨师都能吃苦、做饭又比其他厨师好吃的厨师,这个厨师能顶两个厨师用,也就说他能创造5000+3000元的边际贡献,是个优秀的厨师。那么要把这个厨师招来,5000元是绝对不行的,假设该厨师工资市价为至少8000元。那么把这个优秀厨师作为第三个厨师招进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会发现雇佣原来的第二个厨师很不划算了,如果把第二个厨师看成最后一单位厨师,则这个厨师创造了3000元的边际贡献,却要拿走5000元的工资,这对于张三来说,把这个厨师辞掉就能节省2000元。于是张三雇佣这个优秀厨师后,就把原来的第二个厨师辞掉了。
上述例子启示之一——劳动力群体吃亏了:企业招来优秀劳动力的同时,辞退了平庸的劳动力,如果优秀厨子不出现,张三会招三个厨师;而优秀厨子的出现,张三只招了二个厨师。所以,不难想象,现实中劳动力竞相优秀造成内卷,其结果是,就业岗位实质性减少,普通劳动力失业增加。从劳动力群体来看,本来可以雇佣三个人,劳动力总共获取15000元收入;现在变成只雇佣两个人,劳动力总共获取13000元,实实在在吃亏了。
上述例子启示之二——优秀劳动力吃亏了:表面上看,这个工资8000元的厨师因为比其他厨师优秀而多获得3000元。实质上从边际贡献看,这个8000元的厨师创造边际贡献为15000元,被张三拿走7000元;如果是雇佣三个普通厨师,则后两个厨师的边际贡献为15000元,而总工资是10000元,被张三只拿走5000元。如果一定用“剥削”形容这种现象的话,其实优秀的厨师被剥削得更厉害。
上述例子启示之三——无法断定劳与资之间的分配公平:优秀的厨师工资是8000元,普通厨师工资是5000元,给人的感觉是自由市场工资分配很公平,有能力的劳动力或者说是人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酬,殊不知,这只是劳动力之间的相对分配公平。而比较劳动力和张三之间的收入,以三个普通劳动力模式计,三个普通劳动力一共创造35000元收入,工资是15000元,张三得到20000元。在劳与资之间,到底三个劳动力分多了还是分少了,即劳与资之间分配是否公平,神仙也说不清,更不可能指望西方人的边际贡献理论能讲清楚。
综合可知,优秀的人会得到高工资,但高工资只能反映出劳动力之间的优胜劣汰,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收入分配公平,而不能反映出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