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能够体现公平的市场结构
既然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都是分配不公平的机制,那么什么样的市场结构能够体现公平分配呢?即哪种市场结构给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公平的谈判机制?
结合前文中公平分配原则,公平的谈判机制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双方应当面对同等的局外利益顾忌。合则共赢,如果合作不成,双方都会失去同样大小的蛋糕,都会一样的伤心,这时候双方的话语权才是一致的,这种谈判氛围下签订的契约才不是城下之盟。
2.双方的局内利益格局属于初始禀赋、自然形成,不是一方恶意造成的。比如说,一个人深夜打的去医院,出租司机说,50元钱。这个人说,少点,40元。司机说,天黑这条路没有出租车,就我这趟车,不上这趟车你没车打,50元不多。这个人说,这条路天黑没有人,今天晚上除了拉我,你也拉不到其他客人,赚不到钱,40元不少了。可以看出,这基本是个平等协商的格局,如果双方均认真考虑不合作给自身造成的损失,完全可以平静下来公平谈判。但如果这个时候,出租车司机伸出一把刀,捅了这个人一下,鲜血直流,得意地说,不上我的车,你就会死在这里。这一行为导致了局内利益格局被恶意改变,这个人本来是通过乘车实现看病的效用,现在变成了实现救命的效用,给这个人谈判造成极大不利。此时,如果这个人不得不答应支付上千上万元的打的费,这个打的费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价格。
3.双方信息透明,即彼此都清楚对方付出多少、自己付出多少。
4.双方道德水平一致。即要么一样的善良,要么一样的心狠手辣。
后两个条件在市场中不太容易实现,但一个公平分配的市场结构至少应该满足第一个条件。不难发现,在现行的技术水平下,为了压制买家的话语权过大以实现公平,自由市场中真正能够体现公平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具有一定垄断、寡头成分的市场结构,当市场结构中买卖双方话语权一致的时候,此时形成的价格才是近似公平的。
我们先探讨下劳动力市场如何实现公平。为了增强劳动力的话语权,就必须强化劳动力的垄断供应。现实中,常见的有以下途径:一是设置工会。这条比较适合西方社会,通过工会与企业谈判,实现工人工资不会被过于压榨;或与政府谈判,实现法定工资水平上涨。如果企业或政府不答应,就罢工,让企业付出损失,形成工人拿不到工资企业就拿不到利润的谈判格局。二是有作为的政府。就是通过颁布劳动法、就业法及保护劳动者的政策措施,强制性变更自由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以保障劳动者的自身权益。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国政府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出台劳动法、社会保障措施、脱贫攻坚等。可以对比,在完全信奉西方自由市场理念、迷信市场配置一定最合理的西方社会,穷人的穷被视为由市场配置的、天经地义的结果,除了一些慈善活动外,政府对此是袖手旁观的。在铁的事实面前,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党和政府的伟大。正是一些经济砖家不明白上述道理,总以为自由市场配置的劳动力工资是最完美的,才会频频攻击劳动法为恶法。
我们再探讨下商品市场如何实现公平。为了提高卖方的话语权,就必须强化商品供应方的市场地位;但有时如果卖方话语权过大,远远超过买方话语权,又会让消费者被宰,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民生必需品的领域,比如珠宝、工艺品、高科技产品等领域,这些领域由民营资本形成寡头或垄断性强一些的生产组织,是可以允许的。游戏规则大致为:消费者如果不答应生产者的高价,可能就会买不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但是如果生产者漫天要价的话,由于不是危及自身生存的必需品,消费者可能就放弃了购买该产品的打算。所以,双方谈判上的话语权近似打个平手。此外,还有些体验式消费的领域,比如小区门口卖豆腐脑、炸油条的个体户,其市场结构类似垄断竞争。你喜欢喝这家豆腐脑,并且小区门口就这一家豆腐脑,如果你嫌价格有点贵,去别的地方买,又太远了,你要付出成本,不划算;当然,如果价格离谱,你会愤然跑远一点去买其他家的豆腐脑。对于卖豆腐脑的来说,市场空间有限,一个小区早餐总是那么几个人来吃豆腐脑;供应也有限,他累死累活也做不了几碗豆腐脑。并且他知道小区底商就他一家做豆腐脑且味道较受认可,因此,降价积极性不大。这些都保证了你和卖豆腐脑市场话语权不会悬殊,销售的价格能够保证卖豆腐脑利润。
对于一些涉及民生大计的领域,比如粮食、教育、医疗、石油、生活设施等,这些领域由民营资本形成寡头或垄断性强一些的生产组织,是可能出现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我引入我2017年那本书中的一个概念,需求的时间属性。就是说,我们市场的需求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旧的需求通过交换满足,新的需求又生长出来。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就像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所以西方人简简单单地用一条静态的供给曲线和一条静态的需求曲线来推演自由市场调节机制是会出问题的,有机会看看我原来那本书,这里不赘述。如果市场上某种商品断供一段时间,对应的需求被压制很久,得不到满足,会发生什么现象?一是需求量增多。即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大,更多的人想买这个商品。二是需求欲望更强烈。就是得到该商品后满足欲望的快感增加,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说商品边际效用大大增加,此时,为了得到这一单位商品,愿意付出更多的钱。举个例子,第一天,市场上有1000个人饿了,每人想买一个馒头,每人想为这个馒头付出1元。如果现在粮食断供,市场上7天不供应任何食品,这时候市场会出现什么现象,一方面,几百万人要买馒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饿了需要馒头。另一方面,因为饿了很多天,大家对馒头的渴望极其强烈,消费一个馒头给大家带来的满足大大增加,以第一天要买馒头的1000人来说,第一天,他们买个馒头只愿意付出一元,到第七天,估计饿得站都站不起来了,此时,他们可能为了不让自己饿死,愿意出1万元买这个馒头,这就是需求的欲望更强烈。对一些涉及民生大计或刚需性的领域,如果由私人资本垄断或寡头经营,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只需采取上述类似断供的模式,必能把刚需的欲望拉到最强烈,进而资本牟取暴利。按照公平谈判机制的第二个条件,其本质是恶意改变局内利益格局,交易结果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富与权力的本质是一回事,都是调动资源的能力,财富是有多少钱就有调动多少钱社会资源的能力,而权力是任期有多少时间,就有多少时间调配职位对应的社会资源的能力。试想,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一个国家某个经济命脉领域,他不开心,一断供,大家就要忍饥挨饿,面临死亡,虽然他没有皇帝的头衔,其与帝王又有何异,这对人民政权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于涉及民生大计、刚需物质的领域,必须通过国有企业来运营,即便是国有企业效率上慢一些,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是可容忍的。当国有企业垄断民生大计领域时,一方面,增强了卖方话语权,其定价保证民众和国企双方互利互惠。另一方面,不同于私人资本唯利是图,国有企业对应产品的定价会体现政府的意志、体现惠民的精神,具有公益性,这种定价才是能够保障民生正常运转的。举个例子:2025年元月,当大量的国际抖音难民蜂拥而入小红书时,各国普通民众开启对账模式,此时那些公知、美粉和砖家们的谎言再也无法蒙蔽世人的双眼,我们惊异地发现美国人看病居然这么贵,如果没有医疗保险,随便检查个耳朵就要两三千美金;上几年大学本科,助学贷款要10万美金,很多人还一辈子都还不完助学贷款。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因为药品是刚需,美国药品供应是市场化供应,按照上文分析可知,刚需领域被垄断后,民众对价格是没话语权的,价格是资本说了算,所以才这么高。即便是到美国公立医院看病,价格也不过相对私立医院稍好一点,因为美国公立医院也要从市场上买药品、买医疗器械,成本降不到哪去。教育也是刚需,一个人不接受高等教育就会没工作,不能生存,也是卡脖子的需求,民众对学费是没话语权的。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教育体系主流是公立的,政府对药品供应、学费、贷款利息都是严格管控的,医院、大学不是资本牟利的工具,所以中国的老百姓才能享受到便宜的医疗、便宜的教育,挂个专家号比普通号就贵十块钱,上清华北大的学费反而比上大专要便宜。
当然,回到前文,如果要做到绝对合理,还是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达,建成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计划经济体系,所有价格和工资由电脑帮我们精确计算,经济体的运行实现最精确、最高效、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