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试验与成功
燧人氏怀揣着那团来之不易的火焰,带着满心的希望和憧憬,踏上了返回部落的归程。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火焰,生怕它熄灭。每走一段路,他都会停下来,仔细检查火焰的燃烧情况,添加一些干燥的树枝和树叶,确保火焰能够持续燃烧。
经过漫长的跋涉,燧人氏终于回到了部落。部落里的人们看到他带着火焰归来,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围在燧人氏身边,好奇地看着那跳动的火焰,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敬畏。
燧人氏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向部落里的人们展示他在遂明国学到的钻木取火的方法。他找来一根坚硬的小树枝和一块柔软的木板,向大家演示如何用小树枝在木板上摩擦产生火花。然而,第一次尝试却失败了。无论他怎么用力摩擦,木板上都只是冒出一些青烟,却始终没有火花出现。
部落里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燧人氏的方法是否可行。燧人氏并没有气馁,他知道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他仔细回忆在遂明国时的情景,思考自己可能哪里做得不对。他发现,可能是小树枝和木板的材质不够合适,或者是摩擦的力度和速度不够。
于是,燧人氏决定进行更多的试验。他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树木来制作钻木取火的工具。他先选择了柳树的树枝和木板。柳树的材质相对较软,他认为可能更容易产生火花。他再次拿起小树枝,用力地在木板上摩擦起来。可是,结果还是一样,依然没有火花出现。
接着,他又尝试了松树、枣树、杏树等不同的树木。每一次试验,他都充满了期待,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部落里的人们开始有些失望,他们对钻木取火的方法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开始劝燧人氏放弃,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但燧人氏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他坚信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只是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树木和方法。他继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摩擦的力度和速度。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摩擦而变得红肿疼痛,布满了水泡,但他依然坚持着。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燧人氏终于发现了一些规律。他发现,有些树木的材质太硬,摩擦时很难产生热量;而有些树木的材质太软,又容易被磨碎,无法持续产生摩擦。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比较,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合适的树木——柞树。
柞树的材质既不太硬也不太软,适合用来钻木取火。燧人氏用柞树的树枝和木板再次进行试验。他双手紧紧握住小树枝,用力地在木板上旋转摩擦。随着摩擦的加剧,木板上渐渐冒出了青烟,小树枝与木板接触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热。燧人氏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知道,成功可能就在眼前。
终于,一丝微弱的火花从木板上闪现出来。燧人氏兴奋得几乎叫出声来。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火花,找来一些干燥的树叶和草屑,轻轻地放在火花上。随着他轻轻吹气,火花逐渐变大,变成了一团小小的火焰。
部落里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欢呼起来。他们纷纷围过来,看着那燃烧的火焰,眼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燧人氏成功了,他终于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从那以后,钻木取火的方法在部落里逐渐传开。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火种会熄灭,他们可以随时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焰。火,成为了部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还让人们能够吃到美味的熟食,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