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决定命运的15人
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其中,“一命”指先天之命。从生物学视角而言,人出生时基因便已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智商、情商与身体机能。在个体命运的塑造中,先天因素先于后天因素存在,且通常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当然,个体无法自主选择出生于富贵之家还是平凡家庭。
“二运”强调运命,而非单纯的运气。在这一理念体系里,“运”之后的诸多要素皆属后天范畴,可通过个人努力改变。例如,改变“风水”能调整命运轨迹。从现代环境心理学角度理解,主动更换生活环境,开启新生活,正如“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具有一定合理性。当人们更换生活环境,融入新社交圈,结交新朋友(即 “九交贵人” )时,往往能带来命运的转变。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可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与机遇,助力个体突破局限,实现发展,这便是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
回顾历史,“孟母三迁”的典故深刻揭示了环境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深远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个体通过不断更迭所处社交圈子,积极结交能够提供帮助与启发的关键人物(如借助求学、服役、工作、婚姻、异地发展或者移民等途径),并持续开展 “向上社交” (Social Climbing)——年轻人主动与在知识、经验、资源等某方面更具优势的人建立社交关系,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经验、拓展资源渠道,以谋求自身成长与进步,从而实现个人命运的转变。
1.60%的人生被15人填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确实,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互动。然而,在人际交往进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个体的有效社交网络存在一定限度。一旦超越这一限度,便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能力范畴。
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著名的150定律(Rule of 150),该定律聚焦于人类有效社交的极限,即广为人知的“邓巴数字”。邓巴依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状况进行科学推断,得出人类智力所能承载的稳定社交网络人数约为148人,四舍五入后约为150人。这表明,无论交往对象是谁,也无论社交媒体如何发达,人们真正能够维系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大致仅为150人。鉴于此,我们理应更加注重社交质量而非数量,重视社交深度而非频率。同时,应尽力维持与现实生活中约150人构成的“核心社交圈”。因为过少、过窄或过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追求更大成就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助力。
2018年8月10日,《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极具深度的文章——《为什么喝酒是人类成功的秘诀?》,文中揭示了罗宾·邓巴提出的另外两个关键数字。其一为5,代表5个密友。这5位密友通常涵盖最亲近的家人与挚友,在个体的社交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研究表明,人们会将40%的可支配社交时间投入与他们的互动中,与之分享生活的点滴,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通过深度交流建立起深厚且稳固的情感纽带。其二为10,即10个好友。这些好友是个体甘愿投入时间与精力进行深度沟通、在其需要时给予慰藉并毫不犹豫提供帮助的对象。在社交时间分配上,人们会将另外20%的社交时间用于与他们的交往,彼此扶持、相互陪伴,共同经历众多富有意义的时刻,共同构建起丰富的社交生活和情感支持网络。
深入剖析社交时间分配数据,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我们约60 % 的社交时间,都花在了15个人身上。 从社会学理论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15个人如同命运的杠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人生的走向。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自我塑造与环境影响的动态过程,命运的方向盘其实就握在自己手中。
在人生的历程中,约2/3时光与15个人紧密相连。他们或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或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抑或是人生道路上的贵人。在个体成长、追逐梦想、投身事业的各个阶段,他们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到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存在与影响,于无声处悄然改变着命运的轨迹。然而,尘世之中,人们往往为功名利禄所累,鲜有人能够洞悉并领悟这一蕴含深刻智慧的人生哲理。
因此,若想突破现状,我们必须勇于打破舒适区的束缚,积极拥抱机遇与挑战。这意味着不仅要走出家庭和工作的舒适圈,还要主动参与高端社交活动,践行“向上社交”的理念,与更优秀的人建立联系并展开合作。通过持续优化社交圈,逐步替换占据你60%社交时间的15个核心联系人,并提升有效社交圈中150人的整体质量,才能显著提升人生的成功概率。
“向上社交”并持续升级有效社交圈,无疑是一条最为稳妥且高效的成功路径。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参加各类学习班、总裁班、EMBA班,以及高端论坛、研讨会和私董会的原因——通过这些平台,他们能够接触到更优质的资源和人脉,从而加速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相反,那些不理解这一逻辑的人,往往对此嗤之以鼻,甚至嘲笑他人的努力,却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优化自己的社交圈。这种态度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在无形中选择了更为艰难的成功之路。
2.15个超级客户是最小阈值
在个人与组织发展的进程中,人际关系网络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个体层面来看,一个人的有效社交上限通常为150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 “生态位” ,如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划定了专属位置,深刻影响着个体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其中,好友圈(上限15人)尤为关键,他们是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彼此影响的亲密伙伴,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进一步分析,引入具有层级关系的邓巴数字,可将社交节点形象地描绘为 “邓巴圈” 。如图2-2所示,邓巴圈通常细分为四个层级:密友圈(上限5人)、好友圈(上限15人)、朋友圈(上限50人)以及熟人圈(上限150人)。各圈层之间不仅存在包含关系,更呈现出递进关系,从核心到外围,影响力逐渐减弱。

图2-2 邓巴圈
从本质上讲,找准自身的生态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联着社交归属感,更决定着个体在社会竞争中的立足之本。然而,人们回顾自身成败时,往往侧重于资金、能力和竞争态势等常规因素,却容易忽视邓巴圈和生态位的关键作用,若从这一独特视角反思,或许能获得全新认知与启发。
若将这个视角延伸至企业领域,既然个体命运常取决于15个强关系,那么不禁引人思考,一个企业的命运是否同样由15个具有强关系的超级客户所决定?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因此,在探讨社交网络与个体、组织发展的关联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生态位的概念,特别是人类生态位的独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生态位的定义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代表着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需生境的最小阈值。从本质上讲,生态位是物种为求生存而形成的一套完备策略体系。任何物种的繁衍与发展,都需适应特定生态位。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皆拥有独特生态位。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只有精准定位自身生态位,才能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拓展,这一概念逐渐延伸至商业领域,为企业战略制定、市场定位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人类生态位的特别之处——社交技能
加拿大知名汉学家森舸澜在《我们什么要喝酒》一书中论证过“人类生态位的特别之处”。他认为,人类的主要适应性挑战一直是其他人,而不是物理环境,生存下来依靠的主要不是力量或者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社交技能。如果你很强壮、擅长打猎,活下来当然没问题,但最终出现在幸存者顶端的人,往往是团队建设者、谈判者和聪明的操纵者。知道如何打猎很重要,但知道如何和他人分享食物、协商运输、提防食物被偷走更重要。具体来说,人类的特定生态位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创造性、社群性和文化性。个人不仅需要保持创造力,还应具备与他人建立信任、开展密切合作的能力,以及吸收和传播文化的能力,这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立足和发展的核心能力。
结合150定律来看,人类有效社交的上限为150人,决定了生态位宽度,这一数字构成了个体在特定小环境下的生存优势,亦可将其视为个人的社交生态位。其中,占用个体约60%社交时间的好友圈(上限为15人),堪称决定个体命运的关键阈值。也就是说,这15个好友关系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个人一生的命运走向。基于此,个体应全力以赴,努力扩大自身有效社交圈人数,使其接近150人的上限,同时着力充实核心好友圈,使其数量趋近15人,并要有意识地提升社交核心圈的质量,向上结交对自身发展有益的关键人物,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更多优势,赢得更大的成功概率。
(3)150定律与生态位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发明,全方位、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准则。公司的发展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卓越的组织能力、高度的合作与精细的分工水平,因而,必然会受到150定律和生态位理论的显著影响。
德鲁克曾深刻指出,小公司成功的关键要义在于在相对较小的生态位中占据优先地位。同时,他还着重强调,企业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创造客户”,而非仅仅着眼于“创造利润”。基于这一理念深入剖析,对于小公司而言,成功创造15个超级客户成为获取优先地位的关键阈值。这15个超级客户,凭借其强大的消费能力、高度的忠诚度以及广泛的社交影响力,能够为小公司在特定生态位中迅速打开市场局面,树立品牌口碑,奠定竞争优势。
当公司成功拥有约150个超级客户时,便意味着其在所处生态位中已然占据了有利地位。这150个超级客户所形成的强大合力,不仅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且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够在市场中塑造强大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与青睐。然而,一旦公司的超级客户数量突破150个,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公司运营的高效性与灵活性,进行拆分便成为一种必要举措。此时,将业务交由新的核心力量负责,构建新的生态位(或增长极),能够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多个生态位,公司能够实现更为稳健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定与快速发展并非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种多生态位布局策略,有助于公司灵活调整战略布局,分散经营风险,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不同的生态位中,公司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特点,研发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4)逆向思考:决定命运的15个人
查理·芒格曾有一句名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在商业运营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巧妙运用逆向思维,常常能够促使从业者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进而获得深刻的洞察与关键的发现。
从公司运营的宏观视角来看,若一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连15个甚至更少数量的超级客户都无法拥有,那么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其赢得竞争的可能性极为渺茫。超级客户在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更是口碑传播的核心驱动力。其数量的多寡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映射出公司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中的认可度与竞争力水平。一家缺乏超级客户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其产品或服务未能精准切中市场需求,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同样,将视角聚焦到个体层面,若一个人身边未能聚拢15个超级客户,便很难被视作合格的超级玩家。在商业社交与资源整合的逻辑体系下,与超级客户建立紧密且稳固的联系,对于个人而言,是获取丰富资源与宝贵机遇的重要途径。超级客户凭借其自身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以及广泛的人脉资源,能够为与之关联的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同时,能够吸引并维系住一定数量的超级客户,也是对个人能力与影响力的有力印证,彰显了个人在专业素养、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5)15个超级客户是了不起的成绩
相信你已经下定决心去赢得15个超级客户了。
乍看之下,15个超级客户似乎并不多。然而,拥有这15个超级客户实则蕴含着极为重要的三重意义:
1)能有15个超级客户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绩。
2)有15个超级客户也意味着你创造了切实的、有价值的产品,这恰好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从发展趋势来看,既然能有15个超级客户,之后肯定会有50个、100个、150个甚至更多的超级客户。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稳固的客户关系无疑是优秀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拥有至少15个超级客户则是衡量公司发展成效的关键指标。作为公司的核心引领者,称职的创始人通常也是极具影响力的超级玩家,他们必须赢得15个超级客户的深度认可与坚定追随。从品牌传播维度而言,超级客户的口碑效应能够在目标客群中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业务增长层面分析,他们的持续购买行为以及积极主动的推荐,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宝贵的新客户资源,有力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超级客户的态度与行为也在反向塑造着创始人在行业内的声誉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兴衰成败。
对于初创公司或新项目来说,15个超级客户或许就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阈值。以小而美的酒庄为例,在创业初期,若能成功拥有15个热爱酒文化、热衷于分享且忠诚度极高的超级客户,凭借他们的口碑推荐与持续支持,酒庄便能在小众市场中站稳脚跟,逐步积累品牌知名度与客户群体;茶庄若能赢得15个超级客户的信赖,便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崭露头角,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农庄若能获得15个超级客户的青睐,便能以此为契机,逐步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从艰难起步到稳健发展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