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序
中医外科,在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中,是一门传统的极具特色的优势学科。
顾氏外科流派是海派中医药的一股清流。光阴荏苒,迄今已创立161年的顾氏外科流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由杰出的第三代传人顾伯华先贤精心播种与躬耕,当下流派学术的传承发展及成才的后学群体已是枝繁叶茂。
中医外科之学术范畴广袤,病证多达2500之众。而肛肠病学则又绝对是顾氏外科流派中不可或缺的重大学术板块!
今由王琛、姚一博、梁宏涛三主编领衔编纂的《顾氏外科肛肠源流》一书即将付梓出版。在此,我以内心最欣慰、最诚挚的情感表示祝贺。
肛肠之疾,病证虽不多,然因易发而常见;因延治或误治而由单纯演变为复杂;更因原发病因之故而病之初即成疑难或危重之疾。
顾氏外科,历代先贤治疗肛肠之痔、瘘、裂与肛痈(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疾病,乃数顾伯华公为之最。顾伯华公的医学生涯,重于临床,敢于危重,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无论是内外疗法,抑或是操作技能,乃至器械的创制,既胜他的父祖辈一筹,又言教身传、悉心传授于第4~6众代后学传人。以致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诊治思路、操作技能,迄今依然精准、实用于临床实践,更是成为后学再创新的磐石般基础!
平心而论,当下的临床实践中,同名同类的疾病,病情的复杂、疑难、危重程度及占比率均远超自顾伯华公起前三代先贤的临证实践。
第4~6代后学,以诸代先贤为楷模,为榜样,以患者健康为重,以敬佑患者生命为先,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发展,为的是传承、弘扬、发展顾氏外科流派之肛肠病学。
《顾氏外科肛肠源流》一书,整体的篇幅虽不大,章节虽不多,然而却囊括了时下肛肠学界,尤其是中医肛肠学界所涉猎的肛周与直肠的所有良性疾病,而且包括“顾氏外科”前三代先贤未治疗的疾病,如直肠阴道瘘、骶前囊肿。每一病证的内服外治(包括围手术期治疗)诸法著述,均饱孕着顾氏外科流派的学术元素乃至精髓与操作技巧。
当然,更无可否认的是高难度的操作技巧的应用与提升,均已超过顾氏外科流派的前三代先贤。我认为,这是“流派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可喜、可庆、可贺的“顾氏外科流派”可持续发展之大幸。我更认为,学术的发展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术内涵的影响力与地位永远没有巅峰,只有更高峰。
我殷切期望:《顾氏外科肛肠源流》一书是迄今为止,对“顾氏外科”肛肠病学术发展史的高精度著述;待一段时期之后,一旦有新的而且是被学界首肯的学术成就之后,能有后续版本的专著无限度地问著于世!
我坚信:本专著从主编、副主编,到每一位编委,都是“顾氏外科”的第5、6代传人,人才济济,其中更是不乏精英。这一人才群体的学术与人文气场宏伟。整个团队精勤于业,专攻于术,中医药学的专业思想稳固;以中为主,衷中参西的理念清晰。在他们身上,时时处处闪烁着“顾氏外科流派”的专业思想与文化精神,由此,“顾氏外科”之肛肠病学必定长盛不衰。
我的态度与认识:我是这一学科业界的老兵,然而在学科发展的进程中也始终是一名新兵。真诚希望让我们的共同努力,并以我们多代共存叠加而凝聚的合力,将“顾氏外科肛肠病学”这一伟业,悉心研创,代代相传,让丰盈坚毅的“顾氏外科流派”永恒屹立于海派中医,乃至全国中医药的大家庭中!
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