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得不偿失
时间:太宗时代 986年 989年
地点:瀛州 梓州 威虏军 成都
人物:刘廷让 尹继伦 王小波 李顺 张玘 王继恩
事件:君子馆之战 徐河之战 王小波、李顺起义
在陈家谷之战大败宋军后,辽军在萧太后与辽圣宗的统率下,以耶律休哥为主力,继续杀向南方,想要乘势大捞一把,不久抵达君子馆。
再败君子馆
君子馆在宋代隶属于瀛州,位于今天河北省中部河间市一带,因曾是汉代大儒毛苌讲学的地方,才有了这个名字。这里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驻守瀛州的刘廷让统军迎击。这次双方的兵力差不多,但辽军是由著名勇将耶律休哥统帅的精锐骑兵,宋军主要是步兵,战力明显要弱一些。
不过宋军有了一种先进武器对付辽军骑兵,就是弩。
这时候弩已经大规模装备在宋军部队中,作为对付强大迅猛的辽军骑兵的利器。当敌军骑兵攻来时,刘廷让准备先用弩对付,同时还将相当一部分精兵交由部将李继隆统领,在后方准备随时投入作战。
战斗开始后,刘廷让很快就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局面,不是将士不英勇战斗,而是他们最重要的武器——弩竟然用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已经是986年底了,大雪纷飞,天气严寒,辽军从北方而来,本来就不怕冷,但宋军可没有这样的本领。由于太冷,弓弩手的手脚已经冻得麻木了,弩与弓不一样,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才能拉开,现在拉不开了。
这样一来宋军就失去了对付辽军骑兵最重要的武器,这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宋军依然在刘廷让和勇将桑赞的统领下奋勇作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但宋军的步兵终究打不过辽军的精锐铁骑,不久就大批被杀。辽军纷纷扑向刘廷让,将他团团围住。刘廷让虽然勇敢,但知道这样打下去会全军覆没,当他要求李继隆率后备军来援时,李继隆不但不来,还率军跑掉了。绝望之下,刘廷让只得孤身逃走,他所统领的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君子馆之战也以宋军的惨败告终。
这样的一再失利相当沉重地打击了宋军。此后辽国继续进军,又多次打败宋军,还杀伤了大量宋军将士,辽军甚至又用宋军的尸体筑了一次京观:“丁未,筑京观。”
这是987年初的事。
此后辽军又攻克了深州、祁州、德州等,杀害俘虏了大批官吏、军士和百姓,还一路抢掠,给宋朝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太宗为此特意下了一道“哀痛之诏”,以安慰天下人民、表达哀痛之意。
难得的胜利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宋军一直是失败的,他们也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这就是徐河之战。
徐河之战发生于989年6月,这时候宋朝的威虏军缺粮了。这里的“军”不是指一支军队,而是一级政府,级别上相当于州,因为位于军事重地,因此不称州而称军,如淮南也有一个地方叫无为军。威虏军的治所位于河北遂城(今河北保定徐水区)。
宋太宗知道后,立即派前面说过的李继隆率军携带大批粮草前往威虏军支援。
辽军得到了这个消息,认为是偷袭的好时机,如果抢走这些粮草,不但可以轻松击败缺粮的威虏军守军,还顺便补充了自己粮仓。于是耶律休哥亲自统领数万精锐骑兵连夜出发,朝李继隆方向疾驰而去。
这时候宋朝的边都巡检尹继伦带着步骑军千余人正在路上行进,他们只是按惯例巡视边境。辽军可能正是了解这一点,因此两军相遇后,他们根本不理,而是继续朝李继隆方向扑去。这让尹继伦大怒,他对部下说:“这是把我们看成他们砧板上的肉啊!他们是想击败李继隆后回头来打我们,那样我们就完了。要活下去,就得乘他们轻视我们时拼命一搏,这样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尹继伦就率领这千余人跟在了辽军的数万精锐骑兵后面。
一连跟了几十里,到了徐河一带。不久天亮了,尹继伦看到辽军正在吃早饭,没有提防他们,便率领大伙一拥而上,猛冲猛打。
辽军没想到这支小部队竟敢主动进攻,而且气势汹汹,不要命似的,不由得被吓着了,很快就有一员大将被杀,这下辽军越发乱成一团。而且他们都是骑兵,不擅长步战,现在被宋军步兵手持短兵器近身砍杀,哪是对手!很多人被砍死,连耶律休哥也被一个宋军士兵砍中胳膊,差点成为残疾,他只得抢下一匹战马先跑了。主帅一逃,其他人更不敢打了,纷纷跳上马就跑。这时李继隆也已经得知消息,率大军扑来,结果就是这样了:
契丹大军很快崩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契丹人从此不敢大规模侵入宋境了,由于尹继伦脸黑,他们相互警告说:“要避开那位黑面大王。”
由于宋军在这场大战中大胜,辽军暂时不敢大举入侵了,因此这场大胜也为辽军在雍熙北伐后从986年开始长达3年的大举入侵宋朝画上了句号。
我要为你们均贫富
虽然与辽国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不久之后宋朝内部就发生了一场有名的战争——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993年在四川爆发的,爆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官吏的贪婪导致民不聊生。对此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蜀地狭小而人口众多,百姓辛苦耕作也难以养活自己,因此普通百姓越来越贫困,土地被有钱人大量兼并,好些有钱人还对粮食贱买贵卖,使百姓种地更加无利可图。青城县的百姓王小波乘机聚集起一伙人,起来造反,他对大家说:“我最恨贫富不均,现在我要为你们均贫富!”
这种“均贫富”的口号对老百姓的诱惑力极大,大批百姓群起响应。
王小波率领大家攻城略地。特别是在彭山县,那里的县令齐元振既贪婪又残暴,还十分善于伪装,在朝廷面前很会扮清官,甚至受到了表彰,实际上他将大批贪污所得的财富藏到了一些和他相关的人家中。王小波利用百姓们痛恨齐元振的心理,顺利攻克了彭山县,把齐元振贪污所得的大量钱财布匹散发给百姓。起义者甚至剖开齐元振的肚子,把钱币塞了进去,让他把钱“吃”得饱饱的,以惩罚他的贪得无厌。
这样做当然大快人心,于是追随王小波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993年底,西川都巡检使张玘率军镇压王小波起义。在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中,张玘射中了王小波的前额,但张玘自己也被王小波杀了,不久王小波因箭伤而死,众人推举李顺为统帅,继续起义。
此后李顺开始进攻蜀地首府成都,还火烧了成都的西郭门,但没能攻下成都,只好转而去攻汉州、彭州,接连攻克。然后又以更加强大的兵力再攻成都,这次成功占领了成都,守卫成都的郭载与樊知古斩关而出,率领残余兵马出奔梓州。
李顺占领成都后就自称“大蜀王”,并且派出兵马,不是占领土地,而是“四出侵掠,北抵剑关,南距巫峡,郡邑皆被其害”
。
看到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宋太宗派出了河州团练使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兵征讨,并且特地告诉他可以便宜行事,包括给有功者任命一些官职,不必要再行请示中央。
这时候李顺派出的数千兵马已经攻到了蜀地北部的剑门。剑门仅有兵马数百,但他们在都监上官正、监军宿翰的领导下奋勇作战,大败义军。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活下来的三百多人逃回了成都,结果李顺把他们全杀了。这使得不少义军战士离心离德,他们知道一旦战败,只有死路一条,要想活命就只能是逃亡或者向官府投降了。
太宗这时候也下诏给王继恩:“如果贼党敢对抗王师,就格杀勿论。但那些只是被迫造反并且能归顺朝廷的要全都释放,并且加以安抚。”
这就是所谓的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一起上了,果然奏效。
攻剑门失败后,李顺将梓州作为下一个目标,派相贵率二十万人马杀来。
不久相贵的大军到了,义军准备了许多攻城器械。首先是巨大的冲机,用来猛撞城门,但官军准备了发机石,射出大石头把冲机砸坏了。官军又射下许多火箭,特别是书记陈世卿是神箭手,他在城头独当一面,一人射杀了数百人。如此等等,终于守住了城池。这时已经是994年5月。
在另一座大城彭州,守将马知节只有老弱之兵三百人,义军十万人前来攻城。马知节率军英勇作战,后来眼看不可能守住了,才带领残兵逃到城外。第二天黎明时救兵到了,他又率军反攻,赶跑了攻城的义军。
由于屡次失利,义军兵力越来越少,相反镇压的官军却越来越多,不久王继恩统大军杀到了成都,并且很快攻克,“破贼十余万,斩首三万,擒贼帅李顺”
。
李顺的下场不用说,很惨,他和几位义军首领被带到了凤翔(今陕西宝鸡),在那里被残酷地活剐:“丙子,磔李顺党八人于凤翔市。”
到了995年底,各地义军基本上被肃清。
两年之后,即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时年58岁。
太宗死后,赵恒继位,就是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