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著作中气的预测
军事著作中关于气的预测内容或从普遍的断论开始,或以应验情况作为结束。《太白阴经》引经据典以作为“占云气”的开篇:“天地相感,阴阳相薄,谓之气。久积而成云,皆物形于下而气应于上。是以,荆轲入秦,白虹贯日;高祖在沛,彤云上覆。积蜃之气而成宫阙,精之积必形于云之气,故曰:占气而知其事,望云而知其人也。”
宋初《虎钤经》同样断言:“臣闻百人已上,胜败之气必具焉。是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地无言,吉凶以象占;云气有异,必契灾变。”
此外,一旦预言被确定,例如在处理棘手的围城问题时,就应该采取适当的行动:“凡城上胜败之气如是者,胜在敌,不可攻之;败在敌,可攻之。胜在我,则利出兵进击;败在我,则坚壁清野,严以守之。云气所见,天地心也,可不慎哉!”
类似的论断在明末的所有军事纲领中都出现过,在杜佑成书于9世纪初的《通典》中也是如此,因为杜佑认为军事是帝国抵御国内外敌人的必要条件,《通典》中有15卷的军事部分,是他设想的管理国家计划的一部分。他把预言看作战役和策略的一个有用附属品,在“风云气候杂占”条中,他引用了孙子以及太公不为人知的话语:“孙子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7] 太公曰:‘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
杜佑接着强调对人才以及为生存而采取适当策略的需求:“其军中有知晓时气者,厚宠之,常令清朝若日午,察彼军及我军上气色,皆须记之。若军上气不盛,加警备守,辄勿轻战,战则不足,守则有余。 [8] 察气者,军之大要。”
杜佑生活在唐朝,当时虽然官方记录天象,文人和庙宇占卜制度也在民间盛行,但同时也是一个怀疑论已盛行千年的时代,李靖等战略家在《尉缭子》之后,强烈谴责这类信仰,但并非完全抛弃。 [9] 这也许反映了这些矛盾的倾向,杜佑勉为其难地在军事篇章的末尾附加了预言材料,并指出(在通常的告诫之后,依靠美德和有价值的东西就足够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临机制用,亦有此为助焉。”
就连《虎钤经》也强调,尽管占卜材料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大,但无论预言如何,始终都要郑重其事:
夫兴师动众,天以胜败之气告人者有以也。当胜气者不可恃之,当修军政、精智虑、严号令、正赏罚,此可以答天地之贶也。苟或恃胜气而军政不修,荒怠败度,此可以反胜为败也。
遇败气者讵能必败也?当以严教令、谨智虑,责躬罪己、恭答天谴,此可变败为胜也。大将得不以胜败之象,立修德之方乎!
事实上,与更大范围内的,甚至孙子早期关于利用时机的格言相一致,在军事著作中存在一种明显的观念,即忽视吉时将导致可怕的后果。
《太白阴经》《虎钤经》《武经总要》《武备志》等举足轻重的军事著作,都保存了数百种涉及战术、评估、形势和前景等问题的分类宽泛的气。尽管其中包含了不断演变的细节,但传统基本上是累积的,大多数后续篇章是从以前的作品中简单地复制或由稍做修改的段落组成。此外,即使从来没有逐字照搬早期的文本,也没有任何东西——无论多么古老——丢失过,不管它最初是不是在军事背景下制定的。因此,《易经》《春秋繁露》《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六韬》《史记》《汉书》《后汉书》中所嵌入的以气为中心的文献,不仅是文物,而且还是一种复兴的构想,一个充满活力的信仰体系的要素。
尽管存在这种折中,但个人预测通常基于共同的主题和一套连贯的原则;而且,必须满足某些最低条件才能进行有效预测,包括现象表现中的足够的密度:“凡气欲似甑出炊气,勃勃而上升,外积结成形,而后可占。气不结积,散漫不定,不能为灾祥,亦必和杂,杀气森森然,乃可论也。”
令人惊讶的是,降雨和其他恶劣天气无疑会产生壮观的云层景象,却否定了有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测验一个人的气是“知己知彼”所需的,方式是“去军十里,登高望之”。奇怪的是,这个步骤的有效期仅限于60天周期内的几个特定日子,其余时间则不行。
对于观察敌人,《太白阴经》也提出了简单化的时间限制,尽管战场上的紧急情况无疑阻碍了他们加以遵循:“凡候敌上气,敌在东,日出候之;敌在西,日入候之;敌在南,日中候之;敌在北,夜半候之。”
一些来自《太白阴经》的基本假设和评价原则贯穿于所有军事著作当中:
凡军城上气安,则人安;气不安,则人不安。气盛,则兵盛;气衰,则中衰;气散,则众散。
军上气,高胜下,厚胜薄,实胜虚,长胜短,泽胜枯。
凡军行,先观其气。兵,有胜负气、有盛衰气。锐兵强气,伏兵弱气,兵行气行,兵止气止,兵急气急,兵散气没,故曰:气是兵主,风是兵苗。为将者,不可不知也。
凡赤气上与天连,军中有名将。
色青白及苍黑者,皆反戾之兆也。
或云气苍黑者,败兆也。
四望无云,独见赤气如狗,入营,其下有流血。
更重要的是,在敌军之上没有气或云气通常被解释为其显示出根本的弱点、颓废,甚至是分歧,因此这是一支注定要灭亡的军队,这与之前提到的认为气等同于军队命运的观点相一致。
相反,如果任何一个将领突然发现自己的军队缺乏或完全没有气的迹象,就必须紧急培育高尚的道德,培养正确的动力,热情地激励自己的部队。然而,“天乙绝气日,不可出军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