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问题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军攻打匈奴,其战术上的谋划得到很好的证实。
一些将领没能到达指定地点,这使他们失去了自己声称的成功。另外,在公元前112年和公元前109年分别对南越国和朝鲜的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或战术上的成功规划。每次都有两支独立的军队,一支从陆地开进,另一支从水上出发。第一次是两位统帅(路博德和杨仆)的有效合作,
第二次则被他们(杨仆和荀彘)的敌人所破坏。
有两个例子表明中央政府未能达到实现其目标所需的兵力规模,如果我们相信史书所提供的数字的话。李广利在公元前104年率领6000名骑兵和数万名“郡国恶少年”首次与大宛作战,但铩羽而归;他在第二次尝试(前102年)中则率领了6万名敦煌士兵和18万名戍卒。
公元前42年,为了镇压羌人的叛乱,冯奉世建议派遣4万人的部队。被拒后,他带着1.2万名骑兵出发,但一开始未能完成任务,最终才以6万人的兵力取得胜利。
从中原地区敌对军队之间的战斗中,人们认识到在荥阳附近的敖仓形成了一个中心,能够控制这一中心将是重大收获。
汉朝政府曾经准备割让土地给匈奴,这体现了对战术优势的重视;这片土地形成了一个突出部,暴露在匈奴活动地域之中,很难防御。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一些人的建议往往是基于对战略或战术考虑的权衡。陈平在为刘邦与对手的斗争谋划时,主张尽可能不使用武力而达到目的,坚持只在必要时使用武力。在文帝统治时期,贾谊(前200~前168年)提出以物质享受来引诱匈奴,削弱他们的势力和战斗精神。
[12]
晁错(前154年被处决)指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而他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据说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许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兵力,无论是步兵、骑兵,还是弓箭手;他也看到了招募非汉民众加入边防部队的好处。
前面提到了周亚夫采取的策略。在同一时期(前154年),桓将军在反叛的吴国担任将军。据悉他也意识到了骑兵和步兵各自的价值和用途,用以建立和巩固力量,而不仅仅是对抗冲突。
赵充国在西北地区做过相当多的事情。公元前61年,他强烈呼吁裁减汉朝骑兵,建计屯田,以此作为对抗羌人敌对活动的最佳途径。他列举了十二个理由来支撑他的建议,概括言之,其优点是:同时维持防御和生产粮食,减少军费开支,挑拨羌人内部关系,由定居人口维持农业工作,在金城伐木修缮官邸,避免暴露在冬天的寒冷中从而免于生病。
赵充国可以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罗列出维持一支军队所需的消耗品的数字。在我们不清楚兵力规模的情况下,他估算了199630斛的粮食、1693斛的盐和250286石的饲料。在第二个例子中,军队共有10281人(被赦免的罪犯、义从、步兵和私人佣兵),他估算了27363斛的粮食和308斛的盐。
最后一组数字相当于每月2.6斛的粮食和0.03斛的盐。这可以与居延汉简中的数据相比较,该数据表明粮食的定量为3.2斛,盐为0.03斛。这些数字对应如下(一斛为19.968升):
[13]
2.6斛——51.9升
3.2斛——63.9升
0.03斛——0.6升
王莽登基(9年)后不久一位官员提交的报告表明,朝廷对行动存在的问题和危险采取了非常务实的做法。
[14]
匈奴一直在对中原地区发动一系列联合突袭,其中一些行动的兵力可能多达1万人。他们处死了雁门郡、朔方郡的将领,对平民财产和牲畜造成了广泛的破坏。王莽考虑筹建一支由30万人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将从内地各郡军队中抽调,各郡还将持续提供300天的给养。王莽计划远征军分10条路线同时出发,将匈奴驱逐到丁令之地;他们的土地将被分割,呼韩邪
的15个儿子将被任命为首领。
这些计划引起了王莽属下将军庄(严)尤的反对。他回忆说,周、秦、汉的统治者在他们对匈奴发动的任何一次战役中,都没有制订周密的计划。周朝做得还算不错,汉朝则做得不好,而秦朝几乎没有计划。秦始皇不顾人民所要付出的代价,建造了万里长城。对外的边界虽然坚固,但在内部,秦朝已经筋疲力尽,并失去了一部分国土。汉武帝挑选将领,训练军队;虽然缺乏补给,但他们已经深入遥远的地方。诚然,他们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胡人迅速做出了反应;中原在30年的战争中早已疲惫不堪,对他们而言,匈奴才被震慑住。这些结果据说是“军事”上的,但它们所依据的计划则是低标准的。
庄尤遇上了西北边疆地区遭受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粮食反复短缺最为严重的时期。一支30万人的部队需要300天的补给,只有从东部和南部调拨资源。由于距离太远,一年之内不可能集结起这样规模的部队;那些先到达的部队伤亡率太高,以致毫无用处。粮食供应需要从内地运送,但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会到达需要的地方。在300天的战役中,每个人需要18斛生的谷物;
而谷物的运输依赖牛,这将额外需要20斛——这已经相当沉重了。
庄尤又向我们表明,迄今为止,战争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而且,与新朝军队相比,兵力稍弱的敌人更有优势。他认为,动用强大的军队未必能保证成功。他毛遂自荐去领导已经在那里的部队,以进行闪电袭击,而王莽没有理会。
前面的例子可以与下面的例子相对应,后者出现在稍晚的时期,涉及南方事务。
自84年以来,除了100年和116年发生的事件外,汉朝与最南端地区民众的关系基本上是和平的。但在137年,来自日南郡(如今的越南)以外的部落闯入并纵火焚烧汉人的定居点,还杀害了一些官员。据说,一支拥有1万人的庞大部队从交趾和九真抽调出来,朝廷准备派这支军队去救援,但阵中出现叛变,军队拒绝执行任务。恢复中原王朝军队纪律和镇压叛乱的努力都没有取得成功。
面对这种情况,138年,高级官员建议派遣一位高级将领率领4万人的军队,兵员来自荆州(今湖北、湖南)、扬州(今福建、江西、浙江及江苏、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区)、兖州和豫州(今山东、河南及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李固
[15]
反驳了这一建议,理由是,这些部队的撤离将使他们的家乡陷入动乱;仅为这些人每天供应5升[谷物],总数就高达60万斛;
而且,这样的部队不可能在到达目的地时还能采取有效行动。相反,他建议两名有当地经验的官员从南方的一个据点采取行动,并让当地一些部落拿起武器互相对抗,甚至将有异心的首领交给汉人。这样的措施,使南方免于进一步的麻烦,直到1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