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
几名军官提到了发起和维持一场战役所需物资的估数,以及如上文所述的找到充足给养的难度。当晁错主张通过授予爵位以利粮食生产并供给地方时,西北的防线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他的提议可能确立了一个原则,借此,在武帝统治时期及之后,防线得到了一些补给。
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解释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可能有人认为,在居延修建南北向的瞭望塔防线,并指派役者以“田卒”的身份在那里屯田,也许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需要。这条防线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延伸到未知区域,它没有任何目的明确的防御作用,并可能会使汉军面临危险。使用天然水道并选择其中一条水道的名称(“甲渠”)可能会促使这一建议更加有力。
[33]
无论提供这些物资的手段是什么,记录都证明了驻扎在居延的人和他们的家人得到了口粮和盐的配给,以及记录中有他们从官方商铺购买衣物的详细清单。检查报告显示,瞭望塔和堡垒配备了武器、建筑工具以及很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制成品, [34] 但如何定期补充此类材料还不得而知。或许可以推测存在于1~2世纪的48个铁坊生产消耗品,如箭头;但向西北部运输的方式不详。
执金吾负责长安的武库。
武库是由著名官员萧何于公元前200年建造的。在向西北拓展的时候(约前110年),武库被要求供应那里短缺的军事装备。
在与江充于长安的殊死较量(前91年)中,太子刘据能够用从武库获得的武器武装他的追随者。
公元前3年,哀帝命令使用这些装备为董贤提供保护,这引起了毋将隆的抗议,理由是将其用于此目的是不恰当的。
在七国之乱中,桓将军建议吴王占领洛阳的武库,而周亚夫也被劝说这么做。
在尹湾发现的简牍中有一片两面均有字的,题为“武库永始四年[前13年]兵车器集簿”的木牍。
[35]
这份清单分为两部分,内容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部分有58种物品,共114693件,其中弩11181件,箭34265支;第二部分有182种物品,共23153794件。一个条目中有564辆车;另有两个条目记载了箭头的数量,分别为11424159个和1198805个。
[36]
在东海郡属的东安侯国功曹师饶墓中发现的这份文件,被一些人认为是存放在靠近中国东部海岸一个偏远地方的存货清单。在我看来,这更可能是指长安的武库,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是指由长安官员控制的当地建立的武库。无论如何,它出现在一位低级别但非常重要的官员的坟墓里,其原因尚待解释。 [37] 它很可能只是被错误地夹在京城送来的其他文件里,意外地被送到师饶手中。
也许可以说,师饶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在知道他的文件中有重要的军事情报后,他下令在他死后将其埋入坟墓以销毁这些情报?他是否意识到,泄露库存之类的机密信息可能招致严厉的惩罚,也许是对其亲属的严厉惩罚? [38] 无论如何,这份文件所记录的各种物品和大量库存物品,只能反映出为武装部队维持有效的武器和装备供应所做的持续努力。
长安武库遗址的鉴定和一些组成部分的挖掘工作始于1962年,下文的总结源自1978年的初步报告。
这座大型建筑群由七座独立的建筑组成,分为两组,1~4号建筑位于东面,5~7号建筑位于西面。其中最大的(4号)建筑为205米×25米;最小的(2号)为82米×30米。1号(197米×24米)和7号(190米×45米)已经过详细检查。1号被分成两格,里面有武器和盔甲的零件,其中有五铢钱(前119年首次出现)和王莽时代的钱币。7号则分为四格,在王莽统治期间被大火烧毁,其内容与1号很相似。在一些地方,武器很可能是存放在木架或搁板上的,有迹象表明不同类型的武器或设备是分开存放的。
铁制武器显然比铜制武器更重要,而且在这些遗迹中发现的所有类型的装备中,铁箭头的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