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
忠诚在训练有素的军队和指挥官的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的叙述和事件排除了在这种概念背后制定一般原则的可能性。在汉帝国初期,刘邦的几个最强大的支持者被指控口是心非,他们或者对刘邦发动反叛,或者向他的敌人投降。
李陵在英勇地为汉而战后,最终因寡不敌众,向匈奴投降(前99年)。在长安城,人们知道他向汉的敌人传授军事知识后,作为惩罚,他的家人被处决。
李陵试图说服苏武归顺匈奴,但没有成功,后者坚决忠于汉室。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他受命率领一支军队远征大宛,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对一些参与皇位继承权之争(前91年)的人的命运感到震惊,在得知自己的家人被捕后,他叛逃到了匈奴。
但是,准备改变立场或暴露叛国嫌疑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被前统治者抓获可能会面临可耻而痛苦的死亡。
从战国时期开始,通常会以授予贵族等级(爵)作为英勇作战的嘉奖。出于这个原因而获得荣誉的程度与在战斗中取得成功的程度相一致,例如,根据被杀敌人的人数;荣誉带有社会地位的标志和某些法律特权。这种制度延续至秦汉时期。在汉代,最高等级的贵族(彻侯、列侯、通侯)被授封时,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世袭的,并包含对某些土地的权利以作为主要特权。相比之下,在战场上失败或玩忽职守可能会受到剥夺这种荣誉的惩罚;一位战败的将领可能会选择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