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前面的内容试图展示早期帝国面临发动战争时的手段。这这些措施没有解决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军事文化”之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埋于秦始皇陵墓周围的兵马俑壮观方阵解读出几个方面的信息,比如它们是被用来向地下世界的居民展示他的武装力量,或是作为保护力量来抵御他的敌人。没有皇帝在战场上扮演过什么角色的记载。公元前51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到访长安,签订友好条约,宣帝派了大批骑兵护送他,其他军队列于道路两旁,另外还有士兵护送他返回草原。
与此同时,来访者被盛宴款待,各种奇观尽收眼底,
[39]
但没有记载表明军队是为了彰显汉朝的力量,或为了显示汉朝皇帝对军队的自豪感。
也许,与军事文化概念最接近的说法可以在罕见的“武德”一词中找到。
秦始皇所立之碑的碑文中有一句引以为傲的话:“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40]
讲述帝国胜利创建的文献中不包括这句话。他们可能以真实的方式记录对敌人的胜利,但他们并不颂扬军队的英勇壮举。“军事美德”不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记述中,关于领导者品质的评价中也没有。
“武”这个字确实出现在刘彻的谥号中,这个谥号有时也被理解为“尚武的皇帝”。公元前110年,刘彻巡察北方防线;他没有参与任何战斗。
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想或定义军事文化,似乎都需要一种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共同自豪感,国家最高阶层的参与,那些拥有足够声望来吸引服务的机构,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参与的意愿,以及愿意为某个事业做出牺牲的准备。秦、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都依赖有效的军事行动,以巩固王朝的根基,并保护它免受生存威胁。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帝国的声明或官员的建议公开表达过这种依赖性,或试图激发参战的热情。此外,无论秦汉的一些将领和他们的军队有多么熟练甚至专业,这种优势都没有像在其他文化中所看到的那样,通过建立一个专业组织来实现。
一旦王朝建立起来,皇帝很少会积极参加其决定发动的战役。杰出的将领不会被奖励去担任政府要职,有远见的政治家没有一开始就鼓励人们投身于军务,熟练使用武器并不会引来行政部门的招募。没有一个有组织的机构为军官提供职业机会,就像没有为法律事务专家或医者提供职业机会的机构一样。
这是我们的文献资料提供的信息,也是从官方著作中获得的印象;当然,必须适当考虑到它们的作者很可能带有的偏见,因为这些人都是以官方身份来写作的,他们的事业主要取决于民政管理艺术的进步。他们对维持帝国的这一方面置之不理,而他们不愿讨论这个问题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从其他来源寻求帮助是徒劳的。诗人的非官方写作没有反映军事文化元素的重要性;没有像希腊文化中那样的史诗,也没有像在斯堪的纳维亚那样的传奇来颂扬秦汉英雄的荣耀;没有证据表明骑士有像中世纪欧洲骑士或日本武士那样的传统的自豪感和荣誉。我们所面临的是这样一个悖论:即使秦朝和汉朝不停地参与战争,官员们依然不愿承认战争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或倡导确保汉军成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