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均肩负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时代使命,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共生而形成的新型旅游目的地,是我国体旅融合的代表性产物,对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明确体旅融合的现状,并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提出针对性对策。然而由于对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融合属性和发展规律缺乏学理性认识与系统性分析,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发展面临理论不足与实践困境的双重挑战,因此对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融合共生问题给出学理支撑和系统建议,便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人-地-业”的三维视角(第二章),借助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从参与主体(第三章)、空间实体(第四章)、产业载体(第五章)三向度分别审视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发生、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规律,力求从理论研究角度更全面地描绘其在发展中所呈现的异质性。此外借助实证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方法构建三维视角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六章),并探究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行为意向(第七章),最后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系统性发展对策(第八章)。
本书的代表性观点如下。
第一,“人”视角,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在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的引导与缓解中不断发展。赛事旅游目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赛事旅游者、赛事旅游企业、赛事旅游目的地居民是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核心利益相关者。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四个利益诉求和六组利益冲突,影响着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第二,“地”视角,体育赛事旅游空间是以赛旅融合类吸引物带动空间集聚发展的现实体现。体育赛事旅游空间的核心吸引物,依据其所依托资源的差异性分为五类:依托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赛事资源的核心吸引物、依托体育传统项目资源的核心吸引物、依托自然地理资源的核心吸引物、依托体育场馆资源的核心吸引物、依托复合资源的核心吸引物。核心吸引物对周边的其他产业产生的集聚效应,使得体育赛事旅游空间因体育赛事本身的规模、级别、形式和发展程度差异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成长模式。
第三,“业”视角,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产业的发展实质是产业互动融合的过程。体育赛事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的三个基本模式是渗透融合模式、延伸融合模式、重组融合模式。二者之间存在时空伴生性、产业关联性、要素共享性,在内在动力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逐利性以及外在动力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通过资源、产品、市场三个途径进行融合发展。
第四,三维视角下的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人”即赛事旅游者为评价的权威主体,着力体现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质量的异质性,关注赛事质量,体现体育赛事与旅游的相关关系;弱化旅游基础服务指标的权重,突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充分考虑人、地、业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的应有特征。本书构建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两个量表10个因子50个评价指标构成,为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质量评价和引导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测度工具。
第五,三维视角下的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行为意向由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感知质量决定并受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旅游者感知质量越高推荐意向和重游意向就越高,抱怨意向就越低。同时,最具赛事特色的核心质量的细分维度在旅游者性别、月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性均强于辅助服务质量,对感知质量和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关系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质量的异质性,明确了该类旅游目的地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六,三维视角下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发展对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层层推进,包括三个战略、四个推动、两个发展点。宏观发展对策包括绿色发展战略、品牌战略、一体化战略;中观发展对策包括推动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空间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微观发展对策包括把握旅游者这个基本点和体育赛事这一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