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讨“王”战争
中共一大后,董必武和陈潭秋一起返回武汉,向党员传达了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武汉地方工作委员会,研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惊险的鄂西之行。这是配合孙中山北伐的一次军事行动。
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而重新奋起的孙中山,于1920年10月指令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陆荣廷。1921年4月,孙中山返回广州,召开了非常国会,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就职后表示要继续与军阀和祸国者宣战,并实行北伐,以武力抗击北洋军阀。他的计划是,第一步彻底消灭桂系陆荣廷,第二步由桂入湘,进军湖北。为落实第二步的目标,孙中山相继任命了川、湘、滇、黔四省总司令和省长,并特派董必武的挚友詹大悲和彭臣川入川,协同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湘,率兵援助鄂西军总司令潘正道,一起讨伐湖北督军王占元。同时,孙中山又指示在湖南的李书城、蒋作宾等,成立“湖北自治筹备处”,联络湘军从湖南出师北伐王占元。
其时,董必武的故友潘怡如,再奉孙中山之命急赴四川催促出师。他由沪转汉,晤访了董必武,告知了孙中山的部署,请求董必武一起赴川促刘湘出兵。
董必武就此事与陈潭秋进行了商议,两人一致认为:王占元统治湖北五六年,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患,已是千夫所指,怨声载道。讨伐王占元是为湖北人民除害,应予赞助;同时,也不违背党的决议。中共一大向共产国际所作的报告中,就有团结所有的人,竭尽全力与全社会的敌人——北洋军阀进行斗争的内容。董必武还有更深的考虑,他已认识到,革命只依靠旧军队不行,但“革命是需要武力的,有文事必有武备”
。他还想再作一次争取和改造一部分旧军队的尝试,起码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另外,当时正拟扩建武汉中学,经费短缺,他拟前去募集一些经费。基于以上考虑,董必武在征得陈潭秋同意后,决心“再次施行一次旧的策略,把军队争取到革命方面来”
,遂以“湖北全省自治筹备处”代表的身份,和潘怡如一同赴川。
他俩乘船溯江而上,行至巫山后决定改由旱路西进。正逢潘正道、詹大悲率鄂西军,协同援鄂川军第一、第二军进至巫山。董必武和潘怡如对讨伐王占元的军队来得如此迅速非常高兴。他俩已无必要再去重庆,董必武即把湖北自治筹备处致刘湘的公函委托别人转送刘湘,自己则与潘正道、潘怡如、詹大悲一起跟随部队指挥作战。
讨伐王占元的战事开始是顺利的。7月27日,湖南援鄂军在湘军第二师师长宋鹤庚的指挥下,由岳州向湖北进军。王占元见讨伐军从鄂西、湖南两路袭来,势如破竹,其内部因争权夺利又陷入分裂,整个形势对他不利,于是在8月7日,急急忙忙致电北京政府,请求辞职,旋即由武汉逃走。湖北人民“驱王”的目标实现了。
但是,控制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不甘心原有统治地盘的丧失。8月9日,北洋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孙传芳为长江上游司令。在吴佩孚的指挥下,北洋军气势汹汹反扑而来。
8月21日,潘正道以鄂西军总司令名义致函孙中山,报告所率部队即日起讨伐吴佩孚、萧耀南。9月初,战事进入关键阶段。鄂西军和援鄂川军东下向宜昌城发起总攻,相继攻克宜昌城附近的南津关、珠宝山、鸡冠岭、杨家桥等10余处要隘,从四面将宜昌城围个水泄不通,并曾有小部三次攻入城内,“屡进屡退,旋仆旋起”,“于两军错杂彼此互围时,……吴(佩孚)亦几被击毙”。但是,宜昌城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加之吴佩孚刚刚打败湘军,士气正旺。激战20余日,至9月下旬,仍未攻克宜昌城。这时,吴佩孚的援军又陆续到达,兵力大为增强,而鄂西军和援鄂川军屡战疲惫,后援匮乏,弹粮不足,再战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经董必武等分析和建议,潘正道等决定率兵后撤。
这是一次非常艰险的撤退。吴佩孚的军队紧追不舍,他们选择崎岖的山路且战且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们走的就是“蜀道”。越过天柱山,退至南沱,又经太平溪,翻铲子崖,过秭归新滩镇、巴东,直退至巫山。“历数十日,赤足草鞋”,“经手掌崖约行一日,始登山顶,其崖如梯,每步约二尺许,立脚点只能着脚掌前半部,用手仰攀”。翻铲子崖时,董必武是由詹大悲的勤务兵“在后面推,另外还有一人拉,才上去的”
。
退到巫山,甩脱了吴佩孚的追兵,潘正道对撤下来的鄂西军加以整顿。潘正道、潘怡如和詹大悲要董必武任司令部的秘书长,董必武坚辞不受,而建议由詹大悲担任。后来詹大悲到夔府进行联络,董必武才代理秘书长之职,与潘正道一起率部到建始、夔府、施南一带活动。不久,潘正道为了补充军队的枪械和给养,前往重庆向刘湘求援;詹大悲去广州向孙中山报告情况。这样,董必武和潘怡如就担起了鄂西军和施南一带的行政事务。1922年5月,当潘正道返回鄂西时,董必武也收到中共武汉执行委员会
的指示,要求他立即返回。于是,他在同月离开鄂西返回武汉。
历时七八个月的鄂西之行结束了。这一次联络倾向进步的军队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军事活动,终因敌众我寡,又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又以失败而告终。董必武从中更加体会到了发动人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1928年4月,他回顾这段往事时说:“当时革命意识都很含糊,知道要解放民众,要革命,实不知道唤起民众参加革命。……我们在施南的一出滑稽剧,到民国十一年五月也就闭幕了。”
此后,董必武就集中精力于民众的发动与组织工作了。
鄂西之行的另一个目的实现了,董必武募集到700银圆,用之扩建了武汉中学二部,武汉中学的办学条件获得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