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革命新高潮
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给予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北洋军阀虽然血腥镇压了大罢工,但对工人的斗争仍十分惊慌和恐惧。他们加强了对武汉的统治,仅在武汉三镇就派驻了三个师的军队,并配置数千名警察日夜巡逻,实行白色恐怖,以野蛮、凶残的屠杀压制人民的革命斗争。
改变因二七罢工失败出现的低落情绪,唤起民众继续开展革命斗争,是湖北中共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二七惨案后,董必武迅即邀请李大钊南来,到武汉中学和湖北女权运动同盟会,讲演社会主义和妇女运动问题,鼓舞人们的革命斗志。但是,要产生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则需要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在当时严重的政治形势下,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董必武和陈潭秋等仔细寻觅着这样的时机。不久,机会出现了。
1923年3月10日,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和日本驻华公使馆,声明取消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政府缔结的中日条约及换文(即“二十一条”),提出收回旅顺、大连两租借地。14日,日本政府复照拒绝,北洋政府则默然了之。这立即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学联代表在上海举行会议,通电全国,号召各地学生奋起抗争,游行示威。
董必武闻讯后,觉得这是突破白色恐怖高压、复兴武汉地区革命的好机会。他立即与陈潭秋等商议,通过党、团组织,发动武汉学联、湖北教育会、汉口总商会、华商总会、武汉律师公会等,组成武汉各社团联合外交后援会。经过广泛发动和精心准备,4月12日,在武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民大会。董必武参与了大会的领导。武汉工、农、商、妇、青、文教近50个团体和40多所大中学校的师生员工5万多人参加了大会。共产党员许鸿担任大会主要负责人,向与会群众报告了大会的起由、目的和意义;女共产党员夏之栩以湖北女权运动同盟代表的身份,发表了慷慨激昂、催人泪下的演说,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大会最后议决成立武汉国民外交委员会,发表对日国民宣言并通电全国,强烈要求立即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会后,群众高呼“誓死废除二十一条!”“誓死收回旅顺大连!”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由于斗争锋芒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又与北洋政府的要求不相违,萧耀南除暗加戒备外,表面上也不加阻止,大会获得了预期效果。这次大会不仅呼应了全国的反帝运动,而且“一改‘二七’失败后的沉郁空气,使武汉人民的革命情绪为之一振”
。
此后,在董必武、陈潭秋等领导下,武汉地区的革命运动再次勃兴。
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明确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两大目标。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帝斗争成为国民运动的一个主旋律。1924年7月15日,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多个群众团体,在李大钊等领导下,组成反帝运动大同盟,宣布为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而斗争。8月14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市民对外协会、工团联合会、广肇公学等群众团体代表,在上海沪北公学集会,成立上海废约大同盟。为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反帝斗争相配合,董必武和陈潭秋、钱介磐、刘昌群、任开国、陈时、张朗轩等,以湖北教育界同仁名义,发起组织武汉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9月5日,董必武在武昌中华大学主持召开各团体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武汉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到会代表48人,讨论制定了大同盟简章,一致推举董必武为临时主席,董必武、陈潭秋等15人当选为执行委员。9月7日,是辛丑条约签订23周年纪念日,董必武以武汉反帝大同盟临时主席的身份,在武昌中心地域阅马场发起召开“九七”国耻纪念大会,50多个团体、各界群众数千人参加,董必武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并作了主题报告。他说:距今23年前,我国受八国联军威胁,缔结辛丑条约,在我国外交史上,是最大耻辱之事,为我国人民所痛心疾首。他强调指出:“此种条约利害之大,有如封豕长蛇,一日不废除,吾国本一日不能伸张,而吾国人亦无享平等幸福之一日”,号召各界群众为“废除种种不平等之条约,及谋人类之生存,谋国际外交之平等”而群起努力
。他的精彩演讲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又有十几位代表先后演讲,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会后,群情激愤、举行了示威游行。大会再次激发了武汉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焕发了各界群众的反帝热情。当时,汉口英租界租用期已满,董必武、陈潭秋将之与反帝斗争结合起来,多次建议收回汉口英租界,得到武汉各民众团体的热烈响应。
1925年5月,因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租界巡捕拘捕抗议暴行的学生,而引起上海人民反帝大示威。30日,英国巡捕竟在南京路向示威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3人,打伤几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席卷全国有1700多万人参加的五卅运动。
董必武立即领导武汉人民投入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他通过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发出紧急动员通电,组织各群众团体成立武汉中国工人罢工后援会,发动各界群众募捐,援助上海工人,号召全省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这一号召立即得到全省人民的响应。从6月2日起,武汉的工人、学生、商人相继罢工、罢课、罢市,举行示威游行。各校学生组织演讲团,上街演讲、宣传,“收回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口号响彻武汉三镇。
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日益发展的反帝运动又恨又怕,但他们不甘心于失败。6月10日,汉口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一名董事竟操纵英国巡捕寻衅开枪,打死一名码头工人,打伤多人,并捕去8人。经过反帝爱国运动洗礼的武汉人民立即行动起来,11日,武汉码头工人宣布罢工。许多人力车工人和纱厂工人聚集在太古码头,青年学生也结队前来发表演讲,市民亦不断涌往。人越来越多,英国侵略者惊恐万状,调集停泊在长江江面的军舰,开到江汉关上侧的苗家码头,向聚会群众示威,并命令其租界“义勇队”、海军陆战队、商团,向聚集的人群开枪射击,当场枪杀数十人,打伤20多人,制造了“六·一一惨案”(即“汉口屠杀案”)。
美、日、德、意等国军舰也移泊英国租界江面,助纣为虐,明目张胆地恫吓武汉人民。
面对人民群众如火如荼的反帝斗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进逼,北洋军阀在湖北的统治者萧耀南十分惊恐。他采取了向帝国主义谄媚、压制人民反帝斗争的态度,调集兵力保护租界,通令在武汉三镇紧急戒严,宣布不准举行示威游行,禁止各种报刊刊登反帝文章,禁止人民聚会,并搜捕、枪杀中共党员。同时,强令各学校提前放暑假,破坏武汉人民的反帝斗争。当时,驻武汉密探在给北洋政府的报告中说:“汉案继起,市民忿甚,学生尤为激昂,鄂都持严格主义,将各学校提前放假,勒令回籍,免滋纠纷。”又报:“汉口事起,人心动摇,较沪尤甚,萧督严加防范,对学生实行压制,对党人大肆搜拿。前枪毙之萧英,系因搜获共产主义之印刷品,现又枪毙潘义。”
在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压迫人民的情况下,董必武和陈潭秋、钱介磐等研究制定了新的斗争策略。“汉口屠杀案”发生当天,董必武、陈潭秋马上召集武汉各团体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各法团外交后援会,由其出面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斗争,并通电全国,呼吁各省人民声援武汉人民的反帝斗争;同时电告北京段祺瑞执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督促其向英、日政府提出外交交涉。这样既领导人民群众继续向帝国主义展开斗争,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针对萧耀南强令学生返乡的决定,董必武他们决定将计就计,通过党、团组织,派遣在武汉学习的各县大中学生,返回家乡开展反帝宣传活动,将反帝运动普及到全省各地。在进步青年学生的宣传和组织下,湖北各县甚至远在鄂西北的郧县,也成立了“沪案后援会”,推进反帝运动,使五卅反帝爱国斗争遍及湖北城乡。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准备,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又领导人民开展了新的斗争。6月21日,发起由各群众团体开展募捐的活动,抚恤死亡工人家属,再次激发人民群众的反帝斗志。同时与群众团体研讨提出“汉口屠杀案”的解决条件。7月13日,以湖北各法团外交后援会名义,就“汉口屠杀案”向英国政府提出五条先决条件和六条正式条件。先决条件是:(一)撤退英军舰,并解除英租界义勇队及巡捕武装。(二)英租界完全由中国军警驻扎保护。(三)赔偿伤亡及因本案所受之一切损失。(四)撤销太古公司在租界之行栈、码头及一切建筑物。(五)英领事声明担保不再有伤害、侮辱华人之行为。正式条件是:(一)收回租界,撤销领事裁判权,并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二)严惩开枪之负有直接责任者,及引起此次重大纷扰之主要人。(三)英军舰以后不得航泊中国内河,非依国际法不得航泊中国内海。(四)取消海关雇佣英人办法。(五)英人在中国内已设立之工厂,须完全服从中国法律。(六)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及本案发生地方政府道歉。这些条件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要求。虽然在当时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喊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起到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对于1927年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提前作了思想动员的准备。
这期间,又传来英国帝国主义枪杀中国人民的惨案。6月23日,英、法军队在广州沙基开枪打死广州群众52人,重伤170多人。董必武被帝国主义的残暴所激怒,和陈潭秋等不顾萧耀南的戒严命令和白色恐怖,于28日至30日连续组织武汉各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7月11日,经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发起组织,湖北各界群众在武昌和汉口分别集会,追悼沪汉粤死难同胞。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帝集会。参加武昌大会的有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和汉口特别市临时党部、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湖北省女权运动同盟会、湖北省教育会、湖北省教职员联合会、武汉学生联合会、武汉商业联合会、武汉新闻记者团,和江陵、宜昌、襄阳、鄂城、钟祥等49县的旅省同乡会,共100多个团体或单位,还有50多所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共5万多人。会场布置得十分肃穆,白色牌楼上悬挂着悼念死难同胞的对联: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男儿死耳,不为强暴屈;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下悼亡,乃于公理伸。
会场气氛悲壮而昂扬,表达了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暴行的愤怒和坚决斗争的决心,在各界群众中产生了强烈震撼。
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董必武和陈潭秋决定利用“九七”国耻纪念日,再次开展反帝斗争。通过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向各县市发出通告,要求在9月7日前后,在全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周”。这时,萧耀南在京沪和湖北全省舆论的谴责下,为了笼络人心,欺骗群众,进而操纵人民群众的反帝斗争,特授意湖北退伍军官组织——将军团,发起“对英同志会”,组织“九七”水陆大游行。董必武等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动员全省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一致行动,发动群众参加这次游行。结果,在9月7日,整个武汉三镇包括长江水面出现了10多万人的游行队伍,“全国农工商学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媚外军阀”等口号响彻长江两岸。9月14日刊出的《工人之路》特号称:这次群众游行,“群众之热烈为此前所没有”。萧耀南企图粉饰自己,时机却为人民群众所利用。“九七”水陆大游行变成了武汉人民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军阀的示威运动。
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是中国革命的凶恶敌人。在领导进行反帝斗争的同时,董必武领导人民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20年代,北洋军阀内部倾轧甚烈,政权更替频仍,混战不休,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正当双方激战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贿选总统曹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常胜将军”吴佩孚仓皇南逃。冯玉祥组织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以中国共产党倡议的“国民会议”主张相号召。但这时被奉系和冯玉祥捧出担任临时执政府执政的段祺瑞,却拒绝孙中山的主张,提出要召开所谓的善后会议。两个会议,其内涵相去甚远。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全国立即掀起了反对善后会议的国民会议运动。董必武在湖北大力领导开展了国民会议促成活动。12月21日,国民会议湖北促成会成立,出席代表231人,代表121个团体。董必武和陈潭秋出席并参与了会议的领导。会议推选钱介磐、许鸿、何恐、郭述申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执行委员。会后,武汉各团体相继举行集会,发表宣言,揭露段祺瑞的真实面目,抨击所谓善后会议,宣传革命主张,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当时颇显迷惑的政治形势下,这些活动起到了教育人民、引导人民的作用。
为了争取外力配合湖北省的进步力量,共同反对吴佩孚、萧耀南对湖北的黑暗统治,董必武与陈潭秋研究后,于1925年2月,与国民党左派人士潘正道西出四川。3月转程北上,到北京、辽宁、察哈尔等地,探察刘湘、段祺瑞、张作霖各派势力的动向。4月,又到张家口拜晤了冯玉祥,代表湖北人民表达了对吴佩孚统治的痛恨之情,要求冯玉祥对吴佩孚施加军事压力。这个要求虽然未曾实现,但对冯玉祥思想转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在抗战时期,董必武与冯玉祥又有多次接触。
五卅运动中,萧耀南充当帝国主义的鹰犬,董必武在领导人民群众把斗争锋芒指向英、日帝国主义的同时,还对萧耀南进行了揭露和斗争。他和陈潭秋联络武汉各团体散发了《卖国贼湖北督办萧耀南的罪状》,揭露了萧耀南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讨好帝国主义的奴才本相,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他的反革命面目。
这年秋天,吴佩孚与奉系军阀相勾结,共同进攻冯玉祥国民军,为了筹集内战军需,吴佩孚决定加重税捐,并对食盐提价。董必武和陈潭秋等立即领导党、团组织,发动武汉学生、工商各界,在武昌阅马场召开有1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反对吴佩孚对人民的盘剥。萧耀南气势汹汹地调集大批军警包围会场,进行破坏和捣乱,以镇压相威胁,董必武毫不畏惧,领导大家坚持开会,并提出针对性十分鲜明的“反对军阀扩军备战!”“反对盐斤加价!”“反对一切苛捐杂税!”等口号。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由于工作做得细,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最后吴佩孚被迫收回成命,其进一步盘剥湖北人民的这一阴谋破产。
处在人民声讨、四面楚歌的北洋军阀当局,并不善罢甘休,而是更加疯狂。1926年3月11日,湖北督理陈嘉谟用武力查封了湖北省农民协会,逮捕了省农协常委聂洪钧及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农民部干事,并通缉董必武。面对敌人的疯狂,董必武泰然处之,坚持斗争。当时,湖北各界正在筹备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大会,董必武为筹备大会总务处负责人,事务繁杂。他在秘密活动的情况下,妥善处置,周密地布置了纪念大会。
不久,出现了鲁迅先生谓之“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队进攻大沽口冯玉祥的国民军,遭到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立即纠集英美法意等国,以维护辛丑条约为借口,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列强并将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进行恫吓。大沽口事件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的霸道行径。3月18日,在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市特别党部领导下,北京各界群众5000多人举行反帝大会。会后2000多人前往铁狮子胡同执政府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在武汉中学经董必武直接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北京大学学生的宋照昺也遇害。噩耗传来,董必武十分悲痛,他亲赴武汉中学参加了追悼会。并沉痛地发表演说,赞扬烈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痛斥段祺瑞的罪恶行径,并勉励大家:“烈士们是为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而死的,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该踏着他们的血迹继续前进。”
接着,董必武策动在武汉全市开展追悼死难烈士的活动。许多学校都召开了追悼会,法科大学的一副挽联,道出了青年学生的激愤和革命决心:
羡诸君赴汤蹈火而不辞,山岳为之崩颓,风云为之变色;
幸同志执锐披荆其未已,魔障终当扫尽,革命终当成功。
3月31日,经过董必武等的布置,武汉群众在武昌阅马场举行紧急大会,追悼三一八惨案殁难同胞,并把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吴佩孚。“推翻段祺瑞!驱逐吴佩孚!”的口号,反映了武汉人民的共同心愿。
经过董必武、陈潭秋等的组织和推动,经过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湖北人民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汇聚成为不可抗拒的强大洪流,为更大规模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