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和缩小镜
——先放平心态,才能冷静做事
当大环境不好时,多数人会抱怨时运不济,但也总有人能在低谷中抓住机会,实现逆袭。除了头脑和运气的影响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心态。“放大镜和缩小镜”,就是控制这种心态的思维。
放大镜思维,是指将具体事物放大,以观察其中的细节。在“放大镜”下,那些看似简单平常的事物,背后隐藏的深层道理可能并不简单。同样地,那些看似复杂棘手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能很简单。
缩小镜思维相对于放大镜思维而言,是指当我们难以理解或看不清当下的现象或问题时,将时间拉长、将视野拉远,把过去的背景、现在的场景以及未来的前景都纳入视野中。这样或许能够从宏观层面找到答案。
简言之, 放大镜是“微”观,是拆步骤、分条理、抓细节;缩小镜是“宏”观,是阅古今、览天地、上格局。
使用单一的放大镜思维、缩小镜思维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而两种思维如果同时使用,其效果还能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我将这两个模型放在一起讲解的原因。
放大镜思维可分为主动放大和被动放大。主动放大是主动切入,是积极解决问题;而被动放大的意思则是人会本能地夸大事物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扰乱自己的心智。因此,对于被动放大,我们需要警惕并保持清醒。那么如何保持清醒呢?这就需要运用缩小镜思维。
缩小镜思维要求我们将事物放在历史长河里,放在大背景下来考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有助于我们从过度焦虑的状态中冷静下来。
比如职场中,当上级交给你一项任务时,他会对你一再强调其重要性,并告诫你不要掉链子。这会让初入职场的你感到压力很大,你会担心自己把事情搞砸。这时候任务的难度就会被你夸大(被动放大),并影响到你的心境,进而影响你的行动力和判断力。
这时候,你就可以运用缩小镜思维来考虑:你是团队中的一员,你所完成的工作只是众多任务中的一环;经验丰富的领导在排兵布阵时,一定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能力强、经验足的人;如果你是新手,你不是团队里最重要的人,你的任务也不会如你想的那般至关重要;即使你真的掉链子了,整个任务受影响也不会太大,至少不是致命的。这样一想,你就能明白,领导说你的任务很重要,目的是让你将工作重视起来,而不是让你慌乱、崩溃。
当你冷静下来之后,再使用放大镜思维观察任务,做主动放大,拆解步骤,明确细节,然后一步步去完成就可以了。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再次遇到问题、被动夸大困境,就使用缩小镜思维,尽量减轻内心压力。你可以告诉自己:由于缺乏经验,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心态安定后,再使用放大镜思维,主动分析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细节,找到突破口。接下来,再使用缩小镜思维来看全局,打开思路,看看上级是否有可用的资源,身边的同事是否能够提供帮助,过去的经验中是否有类似的解决办法,附近的现有事物是否可以组成替代方案……办法总比问题多。心态安定,思维缜密,你就能顺利完成任务。
跳出职场的例子,请再用缩小镜看一眼,在百年大变局中,什么人会说:我们这行完蛋了,恶性竞争更重了,传统思想没用了……又是什么人能坦然面对,洞察局势,分析趋势,摸清优势,冷静地寻找新机遇。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