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效应
——不够高,不见得不够多
在宇宙中,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物质和能量(暗物质、暗能量)超过95%。在地球上,我们看不见的陆地(被海洋覆盖的)占据了71%。在海洋里,我们没吃过的螃蟹还有4000多种,而在我们吃过的螃蟹中,有些螃蟹(帝王蟹)的“蟹腿”才是精华。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长尾效应(The Long Tail)。
长尾理论是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的,说的是,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或需求曲线的头部,而是在那条无穷无尽且不断延伸的长尾上。

现实中,企业会过度关注少数的大客户,而常常忽略低消费但体量大的普通客户。个人也会过度关注少数重要的事,而常常忽略对自己仍有影响的大量琐事。“长尾理念”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那些需求低、利润少的广阔市场。相对于在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中争得头破血流,企业或许可以转向非主流市场,那里可能会有更大的作为。你看这片长长的尾部区域虽然高度不足,但面积上可能不输主流市场。我们需要对尾部区域施以同等程度甚至更重的关注。
不关注不见得它不存在,不够高不见得它不够多。
道理懂了,但整合又有难题了。关注这条“长长的尾巴”说起来容易,具体做起来却很难。长尾效应本来就是在“市场规则”下自然形成的宏观现象:少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因为自身本来的优势冲向头部成为主流,而大量产品也会因为自带的各种问题在竞争中被边缘化。这些长尾产品,几乎它们每个问题都不一样。过度关注这些零零散散的小市场,往往会透支精力,推高成本,使企业深陷泥潭。长尾现象本身就是竞争后的结果,被淘汰也本就是它们的宿命,还如何起死回生呢?
我们不妨回归问题本身来寻找突破。重新看一下上面的这句话,“长尾效应本来就是在‘市场规则’下自然形成的宏观现象”。思考一下,这句话中的“市场规则”是谁定义的?我们可不可以尝试用一个新的定义来摆脱现在的规则呢?甚至在新规则下,原来自身的各种问题是否会成为同一种优势呢?

我们完全可以找一个新的切入点,去重新定义现在的长尾部分,建立一套全新的规则。在这个新规则下,过去的长尾可能会变成新的头部。转换新战场,甚至能与现有头部的竞争者(竞争产品)相抗衡。例如,不符合大众口味的各类食品,可以重新定义为“怪味尝鲜大礼包”,在味觉探索的新规则下成为新的头部产品;造型奇特、实用性低的家具,可以重新定义为“个性家具设计”,在创新搭配的新规则下成为主流产品;从不实用的“大容量水杯”到喝水健身两不误的“健身房吨吨桶”;从不受欢迎的“中药凉茶”到受人追捧的“养生饮料”……在旧的规则里我值不值不重要,只要能在新的规则中找到我值得拥有的地方就够了。
在旧规则下“不值”的长尾,想要重新变成“值得”的头部,核心之处就在于重新挖掘长尾中“值得”的地方,并围绕这个“值”重新设计一套规则。那些在生活中不值得被我们重视的大量琐事,原本看起来是阻碍我们完成值得重视的重要事情的“绊脚石”,是一种精力上的牵扯,但换一个角度看,它们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在处理要事的过程中,用来获得中间态放松的调剂品,收拾收拾屋子、洗洗衣服、看看落下的剧集,换个常态来避免自己陷入疲惫。在这样的安排下,这些“长尾”又可以成为我们长期保持高效节奏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