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终定律
——两点高度决定直线高度
当你手里只有两块糖,选择在什么时候给出去,才能让对方更开心?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一个价值连城的概念——峰终定律(Peak-End Rule)。峰终定律,是指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不同于当时的实际体验。记忆中的体验主要由两个时刻决定,即“高潮”和“结尾”。如果这两个时刻让人感到愉悦,那么大脑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印象,从而使我们觉得整个体验都是愉悦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体验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体验中的峰值和终值,而不是整个体验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深夜爬山,只要能在山顶看到美丽的日出,并且在下山后能买到便宜又好吃的山货,那么即使在攀登过程中经历了口渴、疲惫和腿疼等不适,也会觉得整个旅程是美好的。
峰终定律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揭示了人类在认知方面的一个偏差: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只会把它放在有限的记忆点上,而“高潮”和“结尾”这两个时刻总是很关键,这使得我们容易忽视整个体验中的其他细节。
峰终定律还告诉我们:谁都可以利用这个认知偏差去设计一个让人难忘的体验。
逛家居店时,如果你在各种家具搭配方案中获得灵感,结账后还买到了便宜的冰激凌,那么,即使中间遭遇了诸如找不到店员、货还得自己搬等不爽体验,也会被峰值和终值好的体验感覆盖,你还是会感觉拥有了一个愉快的购物体验。
当你去餐厅用餐时,如果能够享受免费美甲、擦鞋、演唱生日歌、递送热毛巾和眼镜布等服务,并且临走时还能得到免费的小零食,那么,你会更容易忽略门口排队、声音嘈杂,甚至担心小哥哥的拉面会甩到自己脸上等体验,而认为整个用餐过程都特别美好。
峰终定律是一个揭示人性的概念,“人性”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可以用峰终定律来配置资源、设计体验,诸如人际关系、市场营销、经济研究、战略决策、企业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之所以本文开头评价峰终定律“价值连城”,就是因为它在“资源有限,怎么做才能让客户满意”这个问题下,给了无数企业、品牌、商家一个最优解。
如果你只有两块糖,就在对方最需要时和最后分别时给他(她),那么他(她)的整个回忆都是甜的。
峰终定律是一个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概念。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个“心理学家”能够获得“经济学奖”。
前面提到,峰终定律是一种认知偏差,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影响人对某种体验的评价。那么同样,别人也可以利用它来“引导”我们的决策和判断。因此,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警惕并避免自己陷入别人设计的“峰终陷阱”中。
比如,在商店购物时,关注点不应该放在美女(帅哥)店员的身上,盲目听从她(他)的推荐,虽然这样表面感觉购物体验很棒,但实际上可能会花很多冤枉钱。再如,企业在选才任用时,不要只看重员工的高光时刻,那些兢兢业业、不抢风头的人更可能有稳定而出色的表现。
既然峰终定律既“价值连城”,又是“思维陷阱”,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它呢?如果你想谈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就“用”好峰终定律。毕竟我们都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给彼此最好的体验。如果想看看他(她)能不能与你搭伙过日子,就“弃”掉峰终定律。冷静下来好好回忆,在大多平淡的日子里,你们是否真的合得来。
攻则用,守则弃,才是正确对待峰终定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