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埃及的权杖
冈比西斯是居鲁士大帝的长子,也是帝国唯一正式确定的继承人,但他名声很差。与他威严、睿智的父亲相比,冈比西斯就是一个疯狂的暴君,治国无能,行事更为乖戾。这种熟悉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世间重复流传。希罗多德曾尖刻地写道:“我毫不怀疑,冈比西斯彻底精神失常了。”
冈比西斯的生平穿插着各种不公正的叙事,尽管其中有一个讲述他身为统治者却万般无能的故事特别有说服力。当听闻尼罗河以西较远处的锡瓦绿洲阿蒙神庙的祭司们在神谕所批评国王时,冈比西斯决定惩罚他们的犯上行为。他派了5万名士兵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处死这些不断制造麻烦的祭司,但这些士兵不曾抵达绿洲。根据希罗多德的解释,就在他们艰苦行军的第7天,“从南方刮来了一股强劲且致命的大风,掀起了巨大的旋转沙尘柱,这场大规模的沙尘暴彻底掩埋了整支军队,使他们完全消失了”。约2500年后,有人激动地声称在撒哈拉西部找到了冈比西斯军队遇难的地方。但是,派遣5万人穿越如此可怕的沙漠,只为屠杀几个多嘴的神职人员,这实在没有多大可能性。希罗多德讲述的冈比西斯军队消失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他对离奇故事的热爱。其他古代作家一笔都没有提到过这个故事。事实上,希罗多德将一点事实和一大堆虚构的内容混合在一起,把冈比西斯在埃及的整个故事编造成了一个道德寓言。《历史》一书中的冈比西斯形象虽然引人注目,却是希罗多德伪造的夸张描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位波斯国王,我们必须要好好阅读希腊记叙之外的文献。如此一来,冈比西斯就会以成功的国王、能力非凡的战士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征服了埃及,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及其深厚的文明遗产和无限的粮食供应纳入了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
*
冈比西斯在帕萨尔加德依照礼制为亡父服完丧期之后,就和随从回到了巴比伦尼亚,在乌鲁克召集朝臣,开始策划一场远征。这场远征最终导致埃及战败。这位新国王获得了左膀右臂普列克撒司佩斯和年轻有为的朝臣大流士的助力,大流士是阿契美尼德家族希斯塔斯佩斯之子。大流士在22岁时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忠诚且值得信赖的伙伴,因此冈比西斯授予他“持矛者”的特权职位,它属于朝廷中的高级职位。
公元前526年,希腊雇佣兵哈利卡那索斯的法尼斯也被引入了这个核心圈子,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向国王传递有关埃及及其战斗实力的消息。在埃及,法尼斯失宠前曾为法老雅赫摩斯效力多年,他向冈比西斯传授埃及人的行事方式,重点解说他们有效的军事战术和诸多弱点。法尼斯建议冈比西斯率军穿过西奈沙漠进入埃及。为此,他建议冈比西斯与阿拉伯半岛的部落首领达成协议,保证他的军队安全通过阿拉伯部落统治下的沙漠。他还建议,冈比西斯最好请求沿途的阿拉伯人为波斯军队提供饮用水和食物。阿拉伯人很乐意为波斯王室效劳。由于他们给波斯人提供的服务,此后他们还成为波斯人的盟友,但他们从未成为波斯的臣民。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即所谓的“舍易斯王朝”,其名称来自尼罗河三角洲城市舍易斯。舍易斯在埃及悠久、庄严的历史中这段引人注目的时期被确立为埃及的首都。这个时期见证了传统法老艺术的文化与艺术复兴,即埃及文化的真正复兴。舍易斯的荣耀在于它宏伟的神庙和圣殿。在舍易斯,人们用盛大的仪式来崇拜两位古老的神——奈斯女神和普塔神。舍易斯王朝在雅赫摩斯二世的励精图治下蓬勃发展,舍易斯是这个王朝的宗教和政治权力之源。舍易斯圣殿的辉煌证明了埃及在这个时期非凡的经济增长:它的商业欣欣向荣,还与富有的地中海统治者(比如塞浦路斯国王和萨摩斯国王)签订了贸易条约和政治协定。
公元前526年,雅赫摩斯二世去世,结束了其约44年的漫长统治。冈比西斯趁埃及正处于哀悼期,以及正在筹备雅赫摩斯之子普萨美提克三世的登基仪式,加速了他对埃及作战计划的实行。他从巴比伦尼亚和小亚细亚征召雇佣兵来扩充波斯军队,并组织腓尼基和卡里亚的海军加入他的远征队伍。这种征募制度是波斯人的典型做法。从帝国建立到最终急剧灭亡,所有波斯国王都使用过这种制度。步兵、骑兵及水手来自帝国的各个地区,也随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和战斗风格。他们加入波斯官员指挥下的军队行列(不过,最高指挥权并不总是会被授予波斯人,它属于最优秀的战略家,且不分族群)。在古波斯语中,对应“军队”或“战斗部队”的词语是kāra。它还有一个更通用的意思,即“族群”。我们从这个词可以认识到,帝国中与波斯人并肩作战的不同族群构成了波斯军队的核心。不论族群出身,波斯军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公元前525年春,冈比西斯的舰队在巴勒斯坦沿海城市阿卡集结,然后沿着海岸前往尼罗河三角洲,与此同时,地面部队在阿拉伯人的帮助下穿越西奈沙漠。地面和海上部队最终在埃及边境城镇培琉喜阿姆会合,该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通往埃及的门户。正是在此地,埃及舰队富有才干的指挥官乌加霍列森尼无意阻挡波斯军队前进的步伐,交出了埃及舰队,并投奔了冈比西斯。因此,培琉喜阿姆的这场短暂而血腥的战斗以波斯人的胜利告终。埃及军队的残部向南逃窜,前往孟菲斯避难,此城拥有高大的白色防御城墙。冈比西斯的军队紧追不舍,他的舰队沿着尼罗河航行,因为只有通过水路才能有效地攻下孟菲斯。这座城市没有抵抗多久就陷落了,但许多埃及人仍遭受屠杀或沦为战俘,其中就包括普萨美提克三世,尽管最初他获得了波斯抓捕者的尊重,但他试图反抗冈比西斯,因而被处决了。大量孟菲斯的财物都被运回了波斯,以充实王家国库。约6000名埃及人被驱逐到苏萨做奴隶、劳力(埃兰语为kurtash,库尔塔什)、行政人员、工匠和建筑师。孟菲斯本身则成了波斯驻军总部和波斯占领下埃及的行政中心。到公元前525年夏,整个埃及,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阿斯旺大瀑布区,都被置于波斯人的统治之下。甚至利比亚诸首领、昔兰尼的希腊人,以及西部沙漠诸部落都臣服于冈比西斯,向他进献贡品。
*
当时帮助冈比西斯降伏埃及的叛徒乌加霍列森尼是个极其有趣的人物。我们是从一尊简朴的灰绿色玄武岩雕像认识他的。这尊雕像在梵蒂冈博物馆展出时,与馆中富丽堂皇、令人迷醉的巴洛克艺术氛围格格不入。它是埃及后王朝时期雕塑的杰作,事实上也是教宗众多埃及收藏品中最重要的史料。现在,这尊乌加霍列森尼的无头雕像手持一座刻有埃及冥王奥西里斯形象的神龛,浴巾式长袍的褶皱上刻有他的官衔。这些官衔告诉我们,他曾被任命为首席医师、下埃及法老的财政总管、女神奈斯的祭司长,以及国王舰队的指挥官。必须承认,这确实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履历,涵盖了这个国家的官僚体制、宗教、医学和军事需求。雕像的剩余部分刻了一段自传性质的铭文。它讲述了乌加霍列森尼是如何成为法老雅赫摩斯的私人医师,以及年轻的普萨美提克三世的大臣的。他还掌管王家海军,负责守卫埃及地中海海岸线的安全。这段铭文用简洁而不加以详细解释的语言,描述了冈比西斯在埃及的情况:
冈比西斯,伟大的万邦之王,带着万邦之民来到埃及。他占领了整个埃及,他们安顿了下来。他成了埃及的大君主,伟大的万邦之王。陛下任命我为他的首席医师,并让我以宫殿总管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
乌加霍列森尼描述了冈比西斯对埃及传统的尊重。在此过程中,后者呈现出的波斯占领者形象与希腊史料中的截然不同。埃及官员认为,冈比西斯是一位令人钦佩且雄心勃勃的统治者。乌加霍列森尼可能早在意识到冈比西斯的入侵不可避免后,就放弃了在年轻的国王普萨美提克宫廷中担任的职位,投奔了波斯人,尽管他对此事保持缄默。乌加霍列森尼投靠了冈比西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埃及的未来(以及他自己的前程)将掌握在波斯人手中。他是第一个与波斯人合作并帮他们谋取埃及王位的埃及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在传达埃及军事机密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向波斯人展示如何绕过入侵的障碍方面的专业知识,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乌加霍列森尼的行为呢,是什么迫使他与波斯人合作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选择如何定义“合作”。作家及大屠杀幸存者普里莫·莱维曾提及合作的“灰色地带”,此词意味着合作有不同的程度和种类。它们包括从“心与灵魂”的合作(对于敌人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抱有同样的信念,就像是思想的交融)到完全的臣服,即完全承认敌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从宽容的视角来看,可以说乌加霍列森尼想要保护埃及,避免灾难。他可能视自己为“保护者”形式的合作者。因此,为了国家的“更大利益”,他保留了对埃及事务的掌控权。从相反的视角来看,他可能是在耍两面派,即一种摆布冈比西斯的战术性合作。乌加霍列森尼为波斯人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情报和想要的支持,以换取在敌人政府内部的晋升。在自传铭文中,乌加霍列森尼将自己描绘成了救世主。他保护埃及人免受战乱之苦,并声称:“我保护国民免受席卷全国的巨大灾难之苦,这是此前国家从未面临过的大灾难。我保护弱者免受强者的欺压。我拯救了那些担惊受怕的人。”
由于乌加霍列森尼对波斯王权的贡献,冈比西斯赐予他荣誉和礼物。这位埃及人很快就强调,他获得了这位外来统治者的宠信:“我一生服侍过多位主人,他们对我尊敬有加。他们赐予我黄金饰品和各种有用的东西。”仔细观察乌加霍列森尼的雕像,人们就会发现他戴着波斯风格的金手镯,这是他从显赫的合作生涯中获得的引以为傲的回报。乌加霍列森尼担任波斯国王的埃及专员多年,因此毫无疑问,他死时非常富有。不过,他的同胞究竟是爱戴他,还是憎恶他?这可不太好说。
*
公元前525年8月,冈比西斯二世在舍易斯举行的盛大仪式上加冕为埃及法老。在舍易斯的奈斯神庙里,他头戴埃及双王冠(pschent),即上埃及白冠(hedjet)和下埃及红冠(deshret)。这顶双王冠标志着他成为上下埃及之主。作为神荷鲁斯的化身和新王朝的创始人,冈比西斯被授予法老式的名字“米斯提-拉”(Meswty-Re),“统一两地的荷鲁斯,拉神之子,冈比西斯,愿他永生”,这正是乌加霍列森尼为他设计的。乌加霍列森尼还提供了冈比西斯接下来所做事务的细节,不过他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插入叙述之中:
上下埃及之主冈比西斯来到了舍易斯。陛下亲临奈斯神庙。就像以往所有的国王一样,他俯伏在奈斯女神面前。就像其他所有正派的国王一样,他将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献给了伟大的奈斯女神,以及舍易斯其他所有伟大的神。陛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向他禀报了奈斯女神的伟大,她是拉神之母。
从此之后,冈比西斯在浮雕画像中都身着埃及服饰,向埃及众神献上了礼物和供品。冈比西斯甚至赋予了自己一个新的埃及出身。在埃及流传的故事中,冈比西斯无疑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但他的母亲并不是波斯贵族卡桑达涅,而是埃及公主尼特缇丝。尼特缇丝是埃及法老阿普里斯之女,他曾在雅赫摩斯二世之前在位,后者则被描述成了一个叛国的篡位者。似乎大多数埃及人都愿意相信冈比西斯是埃及的合法法老,而非外来征服者的故事。就连希罗多德也不得不承认:“埃及人视冈比西斯为自己人。”
很明显,冈比西斯仿效了他父亲在巴比伦的施政方式,采用隆重的宗教仪式和浮夸的政治宣传来吸引当地居民。就像他父亲一样,冈比西斯允许埃及人自由信仰宗教、贸易往来和物物交换,还允许他们不受阻碍或骚扰地劳作。埃及的律法和行政文献证明了,埃及被入侵后,当地居民的生活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波斯人的统治并没有明显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虽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波斯人抢劫埃及宗教圣地的事件,但冈比西斯迅速采取行动加以控制和阻止,而且赔偿了对神庙造成的所有破坏。
冈比西斯对征服埃及的结果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决定向南征战,越过传统上被视为埃及边界的城市阿斯旺。他决心推进到努比亚(位于今苏丹共和国境内)或当时波斯人所称的库什。因其丰富的黄金(埃及语为nebu)储备,该地长期被埃及殖民者开发利用。在向南进军途中,他参观了尼罗河建有城防的象岛上供奉着赫努姆神(公羊头人身)的神庙,还招募了许多犹太人和其他闪米特移民加入他的军队。有了这些受欢迎的增援部队,冈比西斯向库什进军,迅速占领了埃及边境沿线的北部领土,越过了尼罗河第一瀑布。随后,他向着更远的地方深入,朝着第二瀑布甚至更远处进军。有迹象表明波斯人进军到了腹地:有几位罗马作家认定,当地人仍在谈论第三瀑布附近一个叫作“冈比西斯仓库”的地方。虽然冈比西斯确实有可能抵达尼罗河畔的这个地方,但他不太可能南下到传闻中的纳帕塔王国首都麦罗埃(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麦罗埃是“全埃塞俄比亚的母城”)。可惜的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罗马人的传说,即麦罗埃是冈比西斯为纪念他的妹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冈比西斯在埃塞俄比亚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在他返回孟菲斯之前,该地区已适应了波斯人统治的节奏。在他离开之后,虽然发生了几次反对波斯统治的动乱,但在乌加霍列森尼的指示下,这些动乱都被有效地平息了。古典时期的作者坚持认为,从埃塞俄比亚返回后的那段时间里,冈比西斯堕入了一场肆无忌惮的暴力狂欢。据说,这位国王亵渎了早先一位法老的尸体,剥去了木乃伊上的绷带;他嘲笑埃及众神、仪式和神圣的典礼,还殴打祭司,洗劫神庙。有个故事说他为了练习射箭,用箭射穿了一个男孩的心脏,还有个故事讲述了他是如何踢死怀孕的妻子的。或许,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但现今已经无法确认了。如果认为冈比西斯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那就错了。与他的父亲相比,他也许有一种矫枉过正、趋于凶猛的倾向。当然,在后来的波斯传说中,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独裁者。但正如阿匹斯神牛的故事所证实的那样,大部分批评都是纯粹的诽谤。
在孟菲斯神庙里供奉的众神中,创世神普塔居于被尊崇的地位。人们相信普塔化身为一头活牛,这是人们在尘世可以看见的他的存在的表现形式,这一形象值得最高的宗教及社会-政治尊重。阿匹斯神牛就被尊崇为普塔的化身,它自然死亡后与冥界之神奥西里斯合体,即阿匹斯-奥西里斯。然后,人们开始按照两肋处的特殊标记来寻找新的阿匹斯神牛。新的阿匹斯神牛一经发现,就被安置在一个漂亮的小庭院里,还有一群小母牛与它交配。此后,直至它死去,这头牛一直都会被当作普塔的化身受人供养和崇拜,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冈比西斯非常疯狂,攻击、刺伤,甚至杀死了这种最为神圣的动物,在埃及引发了广泛的恐慌。
而埃及的史料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展示了冈比西斯是如何以极大的尊重对待阿匹斯神牛的,就像法老应该做的那样。在塞加拉发现的一块石灰岩浮雕揭示了冈比西斯是如何在接受古埃及法老特权的同时,为一头死于公元前525年春的阿匹斯神牛准备葬礼的。理论上,只有合法的法老在场,阿匹斯神牛的葬礼才能完成,因此我们也就知道冈比西斯本人出席了公元前524年11月的那场葬礼,而在公元前523年初的下一任神牛就任仪式上,冈比西斯本人很可能也在现场。看起来,冈比西斯在尊重埃及的古老仪式方面表现得无可挑剔,在这方面他受到了父亲统治风格的影响。公元前522年初,冈比西斯已在埃及待了三年,埃及人没有出现任何动乱的迹象,于是他决定返回波斯。
*
正是现实国情使冈比西斯不得已离开了埃及。数月以来,从波斯逐渐传来一些叛国谣言,冈比西斯有可能(但远不能肯定)委任了他的亲密伙伴,即希斯塔斯佩斯之子大流士回到波斯,对所有谣言追本溯源,找出真相。国王的弟弟巴尔迪亚似乎已在中亚证明自己是一个能干且高效的统治者。之前,他回到波斯,表面上是为了平息一些因冈比西斯长期缺席而引起的小规模叛乱。他在恢复波斯的秩序,以及重新确认其家族在王朝腹地的控制权方面做得很好。事实上,他似乎很快就在波斯的诸多部落首领,以及广大民众之中聚集了一大批追随者。他们积极拥护他成为国王。为什么不呢?巴尔迪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适合登上王位。他高大英俊、威武健壮,据说是波斯唯一能拉满埃塞俄比亚巨弓的人。这般威武强壮的身体为他赢得了一个合适的绰号,即“坦岳可萨克斯”(Tanyoxarkes,意为强壮的身体)。巴尔迪亚很可能还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包括已经嫁给了冈比西斯的姐姐阿托莎。她可能认为,弟弟更有资格成为波斯王位的继任者。
随着叛国和篡位的传闻四起,冈比西斯率领精锐军队离开了埃及。他们沿着紧靠黎凡特海岸的“国王大道”
前进。与此同时,公元前522年3月11日,巴尔迪亚登上了王位,自封为王。到了4月,正如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文献所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臣民也开始承认他的统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冈比西斯的耳朵里,他大约在此时抵达了叙利亚。波斯帝国屏息以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会爆发内战吗?帝国会分裂吗?居鲁士大帝的巨大努力终将徒劳无功吗?
这个危局骤然间就被解决了。在叙利亚,一日清晨,冈比西斯急于返乡,以镇压野心勃勃的兄弟,于是匆忙之间骑上马,但不小心被挂在腰带上的匕首刺伤了大腿。伤口深可见骨,但好在接受了埃及医师的精心护理。冈比西斯觉得已无大碍,可以骑马前往波斯。然而,几天后,当冈比西斯到达阿勒颇时,伤口已成坏疽;腿部失血过多,则使得他的身体组织腐烂,伤情迅速恶化。一周之内,因为高烧抽搐、大量出汗,冈比西斯二世死去了。
*
虽然冈比西斯二世从来都不是子民心目中的英雄,但他也不是诋毁者(尤其是希罗多德)想象出来的疯子。他不仅将父亲留下的帝国紧紧维系在一起,还将富裕、土地肥沃的埃及纳入了帝国版图。如果冈比西斯没有夹在波斯历史上的两大巨人——居鲁士大帝和大流士大帝——之间,他可能会因为在波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被人们铭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幸好有埃及史料证实他是一位真正有价值的统治者,至少他的声誉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