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
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也是主方,为中医名方之一,属峻下剂,本方体现了明显的“四效”关系。

药效关系
1.证候特点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
实——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
坚——大便坚硬。
2.结构特点
君——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臣——芒硝,咸寒润降,泄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降燥结。
佐——厚朴,下气除满。
使——枳实,行气消痞。
3.配伍特点
大黄配芒硝——相须为用,泻下之功益峻。
厚朴配枳实——合而用之,既能消除痞满,又使胃肠之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量效关系
本方重用厚朴24g意在下气除满,与之相配的大黄、枳实各为12g,是厚朴用量的1/2,三者相配以峻下热结。然小承气汤却不同,枳实9g、厚朴6g、大黄12g,方中厚朴是大黄用量的1/2,因而它适合阳明腑实轻证。厚朴三物汤也用这三味药,又改变了这三味药的比例关系,用厚朴24g、枳实15g、大黄12g,治疗气滞便秘实证。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方剂中,用同样的药但用量比例发生变化,则主治亦不同。
炮效关系
严格地讲大承气汤中应当用酒洗大黄和姜厚朴、炒枳实。酒洗大黄峻下之力较强。
煎效关系
本方要求应先煎枳实与厚朴,后下大黄,后下则泻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正如《伤寒来苏集》所说:“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纯而和缓。”芒硝粉剂溶于药液。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中都有大黄,然大承气汤与复方大承气汤之大黄为后下,而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之大黄与诸药同煎。
按语
高老师之父生前在原顺义县医院中医科治一肠梗阻患者。患者曾某,当时在顺义县木林卫生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因突患肠梗阻来院治疗。高老师之父用中药保守治疗,治愈后该患者索要处方,以便学习,查之方知其运用“天地人”三才承气汤治疗。此亦可知,治疗肠梗阻亦可扶正祛邪并用、润泻相须,其效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