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基础方
理中丸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基础方,是丸剂,也是汤剂。《伤寒论》里称为“理中丸”,《金匮要略》里称为“人参汤”,药没有变化,但一个做丸药吃,一个是熬汤喝,两者的君药就有所区别。本方可看作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干姜而成。此方由四味药组成。

药效关系
1.病因病机
中阳虚寒,寒从中生,阳虚失治,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脾胃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结构特点
君——干姜,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益阴。
臣——人参,甘温,补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3.配伍特点
人参配白术——人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以益气,二者为用,有利于气血生化旺盛。
人参配干姜——人参温补中气,干姜温中散寒,二者相须为用,是治疗上、中、下三焦阳气虚的最佳对药。
人参配炙甘草——二者均有益气作用,二者互为作用,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白术配干姜——白术健脾燥湿,干姜行散温通,二者相配,阳气得复,寒气得去。
干姜配炙甘草——二者为用,益气之中有温阳,温阳之中有益气。
综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量效关系
本方炙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①合人参、白术以助益气健脾;②缓急止痛;③调和诸药。
理中丸与理中汤(人参汤)虽然药味和剂量都相同,但君药不同,其功用有别,前者以温阳为主,后者以补为主。理中丸由干姜9g、人参9g、白术9g、炙甘草9g组成,方中以干姜为君,以温为主;理中汤由人参9g、炙甘草9g、干姜9g、白术9g组成,方中以人参为君,温理中阳,以补为主。
炮效关系
本方白术未标明用生白术还是炒白术。但以补脾而言,当用生白术,炒白术则健脾燥湿。
煎效关系
原著煎服法:制理中丸,炼蜜为丸,每日服3~4次;而改为汤剂则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总之,综观本方,治病虽多,究其病机,总属中焦虚寒,可以异病同治。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伤寒论》对理中丸的说明中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选择使用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