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高老师素不喜用辛热之品,故在使用附子理中丸时,一般附子只用6~10g。但在泰国治一女性患者身内冷如冰,使用本方附子由10g一直加至40g方效。由此可知,以热药治里寒较重之证,用药量少恐难以奏效,此乃教训也,亦以知量效关系也。
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四君子汤用药很简单,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它能益气健脾,通过益气健脾就能够使人体的运化功能、生化功能得到加强,得以恢复。药虽简单,在临床也讲究“四效”关系。

药效关系
1.病因病机
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不荣于面,而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言低微;气虚则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疗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2.结构特点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佐——茯苓,甘淡,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3.配伍特点
人参配白术——人参益气以健脾,白术健脾以益气,二药相互为用,增强益气健脾作用。
人参配甘草——人参与甘草具有益气作用,二者相互为用,既能益正,又能治邪。
白术配茯苓——二者相配,能增强健脾燥湿之功,另外方中用茯苓可以达到“补气防壅”之效。
量效关系
本方原为四药等量,现炙甘草改用6g,以达到调和诸药之目的,亦可防补气太过之弊。
炮效关系
本方之白术应生用以发挥其补脾作用使气血生化有源,如果为健脾化湿亦可使用麸炒白术。
煎效关系
本方按常规煎服,但原著用法中指出: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按语
四君子汤医者用之较多,此方原方所用人参,临床多用党参代替,用之效不显。高老师在临床上使用此方治疗气虚证,改用生晒参治疗效果甚佳。有一患者因气虚之证,曾服用此方使用党参50g加炙黄芪30g,但仍效不显,特来求诊,高老师遵前方去党参加用生晒参10g。复诊,患者甚喜,诉药后气短明显好转。由此可知,生晒参之力大于党参,此乃药效关系之实证。